汉服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汉服之意韵

中国有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的祖先们,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自居。一件汉服,被赋予了多少的意涵。

汉服既是“古装”,但又不是“古装”,汉服指的是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绵延数千年间,汉族与其前身华夏族所穿的服饰。

今天我们谈复兴汉服,并不是为了取代现代方便、丰富的服饰,而是要以此为载体,去唤起祖先留给我们的那些优秀的文化。要知道,即使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服饰,也蕴含了我们祖先许许多多的哲理与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在整个汉人主政的历史国家和历史朝代/时期,

春夏秋冬、织染缝制,年节祭祀、打铁打渔,砍柴种田、骑马赶牛,

根据气候冷暖、礼制习俗、流行风尚、便捷生活等因素,

<自然演变>具有<汉族特有>的民族特色的<服装大体系>

生活中流行过,及各种礼法款式包括杂裾在内,统称汉服。

这里同时需要注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情况,

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但是,楚腰/裹脚等等恶俗偏好除外)

什么是汉服谁说了算?

与历史资料文献、出土、世存文物一致就算。相似不一致,归类汉元素古风元素。

民族和民族服饰这个概念近代产物吗?

民族和民族服饰这个概念确实是近代产物。

物件本身初始存在的时间和概念什么时候形成定义是有区别的。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提名,

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

但是并不代表在那个行星被命名之前它就不存在。
第2个回答  2021-03-29
在整个汉人主政的历史国家和历史朝代/时期,

春夏秋冬、织染缝制,年节祭祀、打铁打渔,砍柴种田、骑马赶牛,

根据气候冷暖、礼制习俗、流行风尚、便捷生活等因素,

<自然演变>具有<汉族特有>的民族特色的<服装大体系>

生活中流行过,及各种礼法款式包括杂裾在内,统称汉服。

这里同时需要注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情况,

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但是,楚腰/裹脚等等恶俗偏好除外)

什么是汉服谁说了算?

与历史资料文献、出土、世存文物一致就算。相似不一致,归类汉元素古风元素。
第3个回答  2020-12-02
在整个汉人主政的历史国家和历史朝代/时期,

春夏秋冬、织染缝制,年节祭祀、打铁打渔,砍柴种田、骑马赶牛,

根据气候冷暖、礼制习俗、流行风尚、便捷生活等因素,

<自然演变>具有<汉族特有>的民族特色的<服装大体系>

生活中流行过,及各种礼法款式包括杂裾在内,统称汉服。

这里同时需要注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情况,

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但是,楚腰/裹脚等等恶俗偏好除外)

什么是汉服谁说了算?

与历史资料文献、出土、世存文物一致就算。相似不一致,归类汉元素古风元素。

民族和民族服饰这个概念近代产物吗?

民族和民族服饰这个概念确实是近代产物。

物件本身初始存在的时间和概念什么时候形成定义是有区别的。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提名,

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

但是并不代表在那个行星被命名之前它就不存在。

相反,它已真实存在不知多少亿年了。

民族和民族服饰同理,中国历史曾有“华夷之辨”,

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由此来区分华夏与其他民族。
第4个回答  2018-07-04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