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职以后感觉自己工作力不从心,该主动申请降职吗?

如题所述

我升职了!” 一句话把寂静多时的同学群炸了锅,大学同学阿豪在群里宣布:工作了8年的公司因人事变更,他被公司推选为负责西部客户开发的区域领导,终于熬出头了。

同学们发出羡慕的表情,前一声“李总”、后一声“李总”地称呼着他,阿豪也爽快地发了红包,分享他的喜悦。

一个月后,阿豪找到了我,谈起了他任职后的感受。他觉得自己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他认为既然自己是部门的新晋领导,就应该做出一些成绩来。于是他用更认真地态度执行工作任务,他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

每天和同事们拼搏在第一线,通宵达旦赶进度,工作时间比下属更长;

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扛起一切有关开发业务的事务;

拒绝了一切外界的社交活动,屏蔽外界信息,只管埋头苦干专心攻克项目难点。

他感叹,这执行力比当员工时更卖力,干劲更十足。事与愿违,限期将到但他的项目进度一点起色都没有,他作为领导,顿感压力山大。

我看出了问题,“为什么你是领导,还做着你原本的工作?”

“就是因为我的业务能力强,所以公司看中了我的能力之处,所以安排我做领导统筹啊,我不应该更加卖力,凸显我的能力优势吗?”

听到阿豪的回答,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会觉得工作吃力的原因:站在了领导的位置,却用了普通员工的思维方式做事。

这是很多新晋领导都会面临的窘境,在其职却不能谋其位。这容易出现自我怀疑、压力剧增、无所适从的感觉,皆因他们都掉进了三个职场陷阱!

陷阱一:能力陷阱

以阿豪为例,他是从事金属业务开发的,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被提升为领导管理者,他的错误观念在于,之所以我被提升,是因为业务能力出众。而在担任领导期间,我更需要把业务做精做好,这样才能将我的价值发挥得最大化。

因此,阿豪在上任的一个月期间,只专注做他擅长的事情,而且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其中,比做员工的时候更加卖力。久而久之,这些擅长的事物占据了他的思维空间、工作时间,他哪有其他精力去处理其他问题?他可是一个领导管理者,而不再是单纯的部门业务员!

当一个人太专注于自己能力范围的时候,反而忽略了很多对他很重要的变通机会。此时,阿豪能力的优势反而变成了陷阱,他完全被能力所禁锢和限制,出现画地为牢的窘境。

摆脱能力陷阱的方法

1、改变思维方式

以前我们一直强调做任何事,要首先做好目标计划,拆分步骤,通过目标计划来指引我们工作方向,如果你是领导者,你必须摒除这个工作观念。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韦克说过: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么以后才知道的!

也就是说,首先你必须要像领导者一样行事,然后才可以获得领导者应有的想法和思维。通过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源源不断的想法,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更新工作的目标。而不是通过计划方案来指引你的工作,这是很被动的做法。

2、争取与外界充分接触,做桥梁的连接作用

职场上有“中心型”领导和“桥梁型”领导两个类型。当你只将目光集中在内部事务,团队的目标设定、工作任务和指标时,你就属于“中心型”领导,这类领导管理的团队工作效率高,绩效好,但对于领导者的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是不利的,具备局限性。而阿豪就属于此类型领导,他只将目光放在做好业务上,屏蔽了外界一切信息,容易导致自我设限的发生。

当你热衷于把团队和外界相关组织联系起来,充分获取外界各种有利资源,并与公司内部需求相结合,常给团队带来重要信息和资源,此时你就属于“桥梁型”领导。这比起“中心型”领导来说,能更快在创意产品和新颖服务方面取得成绩,从大局出发,统筹工作,公司的格局也会因此获得提升。因此,我建议阿豪要学会做“桥梁型”领导,切勿固步自封。

3、合理分配时间,将时间预留给处理意想不到的事上

哈佛大学做了一项调查显示,企业高管60%的时间都花在开会上。有些管理者会认为花更多时间在内部事务上,就会取得高效。相反,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却愿意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和其他部门或者更高领导层建立连接上。

领导者应释放一部分自由时间给自己,去进行策略性思考,站在最高点统筹大局,而不是要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谷歌的做法就充分印证了这点,谷歌会让每个员工有20%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因此孵化出谷歌邮箱、安卓系统等优秀产品。

《稀缺》一书中也提及:世上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尤其是日理万机的领导者,时间的稀缺尤其凸显,那么就要求我们将有限的时间都花在重要事情这个刀刃上。

陷阱二:人际交往陷阱

阿豪认为,我为了促进项目的进度,于是屏蔽了一切社交活动,而且他遇到问题就只会在行业的圈子里寻求帮助,这样会较有针对性,绝不会浪费时间在其他无用的社交上。

如果作为领导的你有这种想法,将会是致命的!要知道,你的格局不只是在眼前的一堆文件,手中的项目,你是要站在最高处去统筹整个项目乃至公司发展方向的。因此你的社交圈子必须要广泛,而且你还要用心去经营这些将来会带给你机遇的社交。

摆脱人际交往陷阱的方法

1、以点到面,充分扩展你的人际交往圈子

我们做好每件工作,都离不开外界的协助,通过外界的信息渠道获取更多资讯,从而让我们灵活应变各种变化。

我的上司领导这点就做得很好,他从来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圈子,例如,我们是做金属行业的,他的目光不止停留在此行业,他还会走进互联网、银行、证券等不同类型的圈子,时刻留意着这些圈子的动态。

有次,我们团队需要处理一个风控之外的突发事件,情况特殊,不容有失,大家都手足无措焦头烂额之时,领导让我们联系某交易所风控部的一位牛人,并通过他的牵线,找到负责监管项目审核的联系人进行一次次的开会研讨。最后,这个突发事件顺利得到解决。

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是你职场的软实力,你必须重视起来并加以运用,你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没方向的时候,这些你所建立的人际交往圈子就是你的指明灯。

2、利用六度分隔理论

世界上所有互不认识的人,只需要通过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建立联系,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这个理论不是说任何人都需要通过六个层次才能与其他人产生联系,而是指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就能产生必然联系的。

这个六度分隔理论非常适合用于建设你的人际交往圈子中。例如,以阿豪为例,他认识了金属行业的一个大咖,阿豪完全可以通过利用大咖的关系去认识其身边的其他牛人。因而你的社交圈子就会遍布不同行业领域,你所获取的渠道就变多,机遇也就变多。

陷阱三:真实性陷阱

阿豪认为,只要我埋头专研我的项目,秉承自我风格做事,坚持目标,就不会容易偏离轨道。但如果根据环境而变换自己,就会失去了自我本性,也就失去了发光点。因此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做真实的自己,不去改变。

但是,这种“坚持真实者”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以过去的标准来定义真实性,而忽视了社会变化的趋势。好比变色龙,在危险重重的自然界中,它必须拥有随时变换皮肤颜色才能对自己做出最大的保护。而优秀的领导者之所以在变幻莫测的职场上春风得意,是因为他们学会随时适应时代变化而作出自我调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倔强的坚持真我,不曾改变,这将会随时被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大浪所淹没。

摆脱真实性陷阱的方法

1、善于做“随机应变者”

避免真实性陷阱的核心就在于扩展自我概念你的做事方式、思维方式不应该一成不变,相反,你要善于做“随机应变者”。以我领导为例,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有威严,但面对不同的场合,他就有不同的表现。在给同行分享经验时,他严谨肃穆;在给学生演讲时,他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在给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时,他一丝不苟,谨慎行事。在面对不同的受众,他知道自己应该转换什么的态度。

善于做随机应变者,不要产生虚伪的内疚感,因为优秀的领导者一直坚守核心的自我价值观和目标为中心,这些适时而变的转换,是为了更好地围绕目标而展开的,这并不会偏离你的目标和方向。

2、学会模仿榜样

模仿榜样是一个很好的进步转变方式。作家威尔逊▪米茨纳说过:如果你模仿一个作家,那就是剽窃;但如果你是模仿很多个作家,那就是研究。

的确,当你对某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很欣赏,又佩服另外一个人的办事方法,同时对某个人的见解深同感受,那么建议你可以取其精华,将他们身上各自的优点学习起来,通过修改、精进、融合成为自己的独特技能。久而久之,你便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了!

学会模仿榜样,会让你扩宽学习的胸怀,打开接触新事物的眼界,增加接纳优点的渠道,你的格局自然打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7
升职以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力不从心,其实不应该申请降职,而是需要思考自己的力不从心的地方在哪里,让自己可以改进这些问题才好。
第2个回答  2021-03-08
应该申请降职,如果你的工作职位和能力不符 你的下级可能会认为你是靠关系升职的,以后在吗工作的时候也没有人会听你的。
第3个回答  2021-03-07
感觉力不从心 ,如果实在忙不过来的话可以申请降职,但是好不容易升上来的职位就这样降了很可惜,可以自己先调整一下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