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学和英语学习方法

本人职高,再过3个月就高考了,英语除了阅读题能找到几个,其他都乱写的。数学基本不会写。。。怎么办?求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做笔记(有点废话了,但这也有讲究的,尤其是预习和复习,很多,就不说了)
2、做过的练习认为有价值的,标上记号,以后复习就看这些,以节省时间 ,最好别说悄悄话,否则注意力不集中
3多做练习,你可以到百度文库下载重要或自己觉得这章节比较不会的练习来做就好,不用每科每节都这样。在做题时,若你经过好几次才算出来,那你要想想刚才为什么会做错,很重要,那些难的做上记号,以后就复习这些内容,或将他们摘抄如一本本子,那要看你的时间。对数理化的题要做出速度来,不然到考试没那个速度,看借结束了,还没做完就会很紧张。对数理化感兴趣的话,自己要找些深的题目来做。而对于所有题目,不要急着看答案!等你选择题全做完了或应用题或填空题这一部分全做完了,再来看
4反思哪些需加强,并制定相关计划
5有空时看你爱看的课外书 ;每科买辅导书,一定要全看并理解
6很重要一点,为什么大家英语都考不好,因为大家放长假了,都不接触英语了,开学后免得生疏了,你可以慢些英语辅导书,如新概念、英语街等杂志
7不懂或忘记要想 问 查,你可以专门记在一本笔记本上,一上网就查
8学习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学习。
9科学安排时间,根据你的生活习惯安排,要按时完成你今天的学习任务。看你那个时间段较有精神,就学语文英语或理科,较烦时,读些你感兴趣的科目
11 权衡哪些先做,哪些不用做(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
12 劳逸结合(我中午是有休息,晚上读到11点多,中式教育害人啊,无奈
13星期六把本周的练习补完,星期日预习下周的内容
14随时巩固,每一星期六复习这一周所学的,星期日预习下一周要学的。作业星期五晚上完成。复习时要将不喜欢的学科和喜欢的学科交叉复习,以免头脑会疲倦
15多看图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目前我觉得在地理比较有用
16可下载些软件,如有道词典,沪江听力酷,有安卓手机的就下载这两个个软件,强列推荐
17你可以找几个学习网站下载些练习来做,如360教育网,不过到初三高中后,辅导书的练习就做不完了,就没到网上下载练习来做了
18有空时回忆一下刚才学习的内容,忘了马上查。
19将单词分解地记,例friendly分解成friend和ly,或根据读音记,英语课文要多读,并读出声来,边读边记,尽管记不是很牢,但久了后这样更有语感,注意一些细节,如介词,名词的可数不(例前面有some,后面名词没加s就是不可数。到初三高中后,英语词性是很重要的,如有些词只有动词名词形式,形容词副词是另外的两个词。多记些词组,对选择阅读写作都有好处
英语每天必练、必读,至少半小时,而且一定要读出声来,多读才能有好的语感。20可以看看有中英文双字幕的电影和听磁带,。还有也可以看歌词听英文歌,我就下载了400多首,这主要是保持你对英语的兴趣
22放暑寒假开始时,就去书店买下一册的辅导书来自己预习,但不是9科都预习,选自己感兴趣或薄弱的4科左右来读就行,自习可以锻炼自学能力,不懂的可以马上在家查,在家里有什么事也方便较自由。我是很反对不补习的,理由不说了,反正我从小都是自习的
23最有错题本,避免反复犯同一错误,同时也能起到复习作用,如英语数学,你也可以将电脑上的重要知识去打印下来,如英语784句,英语要趁早努力学
24要有处充足的睡眠。中午最好睡一下,下午上起课来会比较有精神。
25忘记或不懂的,专门记在一本本子上,到时再去查,这个也很重要
26时间不够做练习,有答案就看一下答案,若有你就看讲解,你懂的就跳过去,不懂的回头看、做一下题目。(这能节省不少时间)
27多吃鸡蛋能提高记忆力的食物类或喝咖啡、茶提神,但真累了,还是要休息,不然药效后会更累
28、
29、不一定要按老师说的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哪些自己还不会 去掌握它,或拓展知识
太多了,好的学习方法有好多个细节,说不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5
英语这个问题是大伤,如果没说错,以前的语法一定没有学好。虽然时间少,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去补补课,可以一对一的,找那种教语法的补,几个重点语法,可能需要两节课时,其余的也就一课时搞定,这种东西其实不难,不能保证都能记住,但也一定要学,学老师教你的分析题的方法。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背背单词和短语,不要怕忘。
数学你可以找那种解题过程全的辅导书,按章看,最基础的一定要会,一些看不懂的可以放一放,或者找老师求教,也可以过几天再回来复习一下。
时间虽然不多,但只要肯下功夫,其实都不是难事。最难得不是不会做题,而是没有一个克服困难的心态。
第2个回答  2013-02-25
英语只好去恶补了,基础的语法和单词不会的话就无济于事了。数学要多做,好吧,就是不同的题型做,会做的略去,过一段时间自己测试一下。数学就是这样没办法的,这几课都是硬伤啊。
第3个回答  2013-02-25
你好!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如果你能放弃那些所谓的娱乐休闲时间,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不可能的,下面几种方法供你选择。。。

英语:
1、背单词
好成绩=辛勤的汗水+正确的方法。汗水重要,正确的方法更重要!正所谓: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背单词更是这样!
孔子曰:“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凡事如果不做好计划,必将失败。老祖宗的话今天已经成为了工商管理界的金科玉律。能否成功地使用笔者的背单词的方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作出周密的计划,并且坚决的执行下去
笔者现在以最经典地红宝书为例,系统地讲解一下背单词地全过程。
红宝书共51个List,每个List在12-13页之间。平均每个List有121个单词,平均每页10个。请本书的读者在第一次背单词的时候,为自己定下的记忆标准一定不能太高。过高的标准只能增加学习者的记忆量,降低工作效率,挫伤其信心,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同学喜欢第一遍背单词的时候就把拼写,音标,英文翻译全部都背下来,背一个单词需要好几分钟,被单词的效率自然很低。对于GRE和GMAT 的考生而言,前两者(拼写和发音)根本没有必要完全记住,有模糊记忆即可,因为这两种考试对单词的考察标准只是再认而已,除了个别的形近词之外(如:ascent/accent/assent),背词者根本不必去研究其准确的拼写和发音,而应该把自己的记忆标准定位于再认(识别)。至于英文释义,笔者认为一定要看,但是在一个大的背词周期结束以前(约一个月左右),除非是对这个单词的中文释义不理解,否则不适合去研究,原因很简单,因为学习者此时的单词量还不够,对于大多数英文释义都存在着理解上的问题。
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是:1单词的外观特征,达到能够识别此单词即可。比如单词的长短,起始字母,特征(如中间有两个元音ee)等等。就比如我们认人,我们只要大致知道一个人的性别,高矮,胖瘦,老幼,服装,就能够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而他到底身高1.83还是1.84米,体重是160斤还是150斤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实际上,我们人类的识别系统极其发达,有的时候即使我们对一个人的特征数据一点也说不出来。对于单词也是如此,只要看到时能够认识它,就达到了背单词的目的。而且随着日后对单词不断地重复,我们对单词的记忆慢慢加深,到那时你自然就会在不经意间记住很多单词的拼写和发音。2单词的中文释义。这种记忆应当尽量准确,但是不必一字不差,意思准确即可。3单词的记忆法。这是红宝书中极其有价值的一个部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习者地记忆效率。尤其是词根,词缀记忆法和比较记忆法,能够迅速扩大读者的单词量,起到让记忆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这部分是一定要看的。至于例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看与不看,如果对单词的用法却是不太理解,可以一看。
经过笔者自己的实践和对同学们背单词的实际情况来测算,以这样的标准第一遍背一页红宝书单词(10个)需要5分钟。这时第一个记忆周期已到,请读者在背下一页前,立即返回第一个单词,把这10个单词迅速复习一遍。因为此时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在90%以上,所以只需要几十秒钟,但是对于记忆这些单词所起的作用是极大的。第二页也是如法炮制。用这种方法背过6页以后,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已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复习。由于这些单词刚刚背过两遍,所以这一遍复习也只需要三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背1~12页。整个List大约一个小时。
用以上的方法背过的单词一定会记得很牢固。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利用及时的复习改造了遗忘曲线,延缓了遗忘速度,而且基本上克服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相当于每一个List被分成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先后输入的信息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这种在一个短时间内反复复习的方法,也起到了对所记忆的单词进行过渡学习的效果,有助于把这些单词的记忆形成功的延续到下一个复习周期。
本背词法的标准速度是一天花3个小时背下3个新的List。笔者建议本书的读者选择上午特别是早晨的时间来背新单词,因为此时人的生物节律处于最高峰背单词的记忆力最好,而且也不存在对日常琐事的前摄干扰。到了晚上,也就是背过单词的12个小时之后,到了第三个记忆周期,一定要复习今天新背过的单词。晚上复习的有点在于,由于背过单词后就要睡觉,所以不存在后摄干扰,有助于保持记忆。笔者经过仔细测算,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讲,这一遍复习只需要第一遍背单词的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即每个List小于或等于20分钟,3个List在50~60分钟之间,注意请读者把这一遍复习的顺序与早晨初背的顺序作一个调换,如早晨的顺序是List1,List2,List3,则这一遍请调整为List2,List3,List1,其目的在于根本克服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问题。在以后的复习当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复习地顺序,把以前记得最不清楚地部分放到自己记得最牢固地位置。
其后的复习模式请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继续下去,分别在1天后,再过2天,4天,7天,15天后作复习。这里的天数是指时间间隔的天数,而不是指第几天。也就是说,如果10月1日早晨背的单词,晚上要复习,2号,4号,8号,15号,30号各自要作一次复习。等到这个大循环结束后,背词者对单词的记忆可以说是非常熟练了,因为他对每一个单词都背过至少9遍。在此之后,背词者只需要每天花上45分钟左右复习3个List,就可以对所有的红宝书单词一直保持牢不可破的记忆。

2、背课文(英语)
第一步,把不认识的单词默下来, 第二步,把里面的短语和句型背下来, 最后开始分几次背,如果想不起来可以偷看, 试试看,一定可以的。GOOD LUCK!

或者你可以:
实在难背,就先读熟,然后边抄边读,很快就记住了。加油~

背英语课文,可以使你多了解一些知识,做阅读的时候就会迎刃而解。。。

备注:高考主要是考词汇,语法慢慢淡化了.要掌握好词汇量哦~

数学:
数学以其缜密的逻辑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培根就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然而,不少学生却忽略了它的美丽,在题海中疲惫地挣扎,完全不顾对基本要领理解,这种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的做法,往往导致事倍功半,极大地挫伤人的自信心。幸好我遇到了几位优秀的老师,他们都提醒我要注重理论修养。于是,我开始在这方面钻研,进步果然较快。

实践告诉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加强理论修养,即理解基本概念,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知识网络。

一、理解基本概念

数学大厦是由一个个公理、定义、定理作基础砌成的,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解题。且不谈对集合、极限、三垂线这些内涵丰富的概念的理解,单是从“a大于b”的定义上就可挖掘出很多东西。书上如此定义:“如果a-b>0,则称a>b”,从定义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判定两个数大小的一种方法------作差比较法,深入思考可得a=b+△x(△x>0)(增量代换法),a>a+b/2>b(放缩法)等。越是这样深入想,就越觉得数学有无穷魅力。

二、总结实践经验

高三时,题目得很多,这就得从题目中理出一个头绪来,掌握通性法。例如,做了不少不等式的证明题后,可总结也证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为:比较法(作差、作商)、公式法、判别式法、数学归纳法等,特殊方法有放缩法,常用技巧有“图像法”、“换元法”、

“裂项法”等。总结之后,对运用这些方法解出的典型题目做一个回忆,加深印象,达到“见过的题目类型会做,棘手的题目可用这些方法分别去做”的境界,解题能力大为提高。

做题目难免出错,要对常出错的地方进行总结,写出错因,并用一个本子记下来(不必记题目)。例如:等比数列求和要考虑公比是否为1,偶次根号下的数要大于0(实数),除数不能为0等等。

应该说,每次考试后,总有自己的一些对解题的体会,不妨定在一个本子上。如:考试时应注重时间的分配,解题速度如何,是计算出错还是方法不对,书写要整洁有条理等。

通过这些总结,对自己有了更深地了解,哪些地方娴熟,哪些地方薄弱,然后对症下药,使自己的知识完善,技能得到提高。

三、形成知识网络

在做好一、二点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由厚变薄”。高中数学知识包括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其中代数分支较多,包括集合、函数、不等式、数列与极限、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各章又可细分,于是形成了一个大的网络。不过,要构建这个大网络,首先得构建好一个个小网络,即对每一个章节进行构建,内容包括概念、重点、基本解法与数学思想、易出错点与其他知识联接点等,待第一轮复习后,花大概两天的功夫将这些小网络并成大网络,在以后的复习中不断对这个网络补充,加深印象。

我想,经过了这样的三步曲,我们的数学理论知识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加上不断地解题实践,我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自信心就会增强,每次考试前回想一下网络,我们就会胸有成足地去面对考试,走向胜利!

自我领会:1.先把你以前学过的却不懂的知识再复习,直到弄懂为止.2.上学前一天把地二天要学的内容看一次,不用弄懂,只要过目一次就可以了.3.上课时精神一定要非常集中.这个很重要,因为往往老师说的一句话会在考试的题目中出现.4.打了下课铃后不要急着冲出教室,要把上可是老师讲过的内容在脑海里过一次.因为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规律:当你记了一样事情,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所以这样对你回很有帮助.5.做功课要很认真.不能一边看电视或干其他事而一边做功课.6.除了完成老师不止的功课以外,最好自己买一些课外书多做练习.(光光学书里的知识是不够的,通常考试时不只靠书里的内容)7.如果以上的你都做到了.你考试前可以不用埋在书本里了,尽量放松一下.这样考试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考试时做个深呼吸!加油!!!相信自己行!!!专业回答:★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要回答这个似乎非常简单: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两大基石。这两大基石的形成又离不开平时的数学学习实践,下面就几个数学学习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谈一谈如何学好数学。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个性品质上说,运算能力差的同学往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眼高手低,从而阻碍了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如71-19=68,(3+3)2=81等,错误虽小,但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让一句“马虎”掩盖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运算出错的具体原因,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对复杂运算的时候,常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情绪稳定,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匀,结果准确; ②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什么是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什么是记忆? 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1、如何保证数量? ① 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② 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 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④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2、如何保证质量? 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③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比如,在一些数列问题中,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绎推理外,还可用归纳推理。应该说,领悟数学思维中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我们就一定能早日进入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
每天做做英语的阅读完形,培养、一哈语感。然后不要松懈,一些不会的单词就猜猜。加油!努力你、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语文
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祝学习成功!
第4个回答  2013-02-25
数学,大量做题。
英语,背字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