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症在春季最为严重?

如题所述

确实有部分抑郁患者的症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季节性抑郁症,以前被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SAD) 。
大部分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开始于秋季和冬季,并随着春季的到来而改善。暴饮暴食和嗜睡是SAD的典型症状。
但其中10%的SAD患者的情绪变化从春天开始持续到夏天。这种类型的抑郁症称为“反向SAD”。反向SAD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和睡眠不足。[1]
一项对多国多社区自杀季节性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大多数国家,自杀数量在春季达到顶峰,在冬季下降到低谷。[2]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容易在春季经历躁狂期,冬季经历抑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春季更容易出现易激惹和攻击性。[3]
再说为什么:
可能造成春季情绪问题的原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就目前可能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生物因素
春季日照增多,影响睡眠质量。在春季,太阳比冬季更早升起,更晚落下。这样的变化打乱了我们在冬季形成的昼夜节律,扰乱了人们的睡眠-觉醒周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的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在需要放松休息的时候很难放松下来。睡眠习惯的改变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由季节变化带来的睡眠问题加剧了抑郁症的症状。[4]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衡。突然增加的阳光会减少褪黑素的生成,这让我们的实际睡眠时间达不到身体需要的休息时间,导致抑郁症状恶化。同时,晒太阳会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虽然血清素的减少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但过多的血清素又会造成易怒、不安、焦虑的情况产生。[5]
季节性炎症。花粉和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的部分原因。大量的研究(包括荟萃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外周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和急性时相蛋白升高。长期暴露在炎症增加的环境中会引起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的变化,从而导致抑郁症状加重,这也可能干扰或规避抗抑郁药的效果。[6]
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和心境的强烈反差。人们总是把春天描述成“生机勃勃”“充满希望”,这和抑郁患者的“失去活力”“没有希望”形成鲜明的对比。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人们为了新一年的目标而奔忙,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活力,一片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全世界好像只有抑郁患者还没有醒来,这让他们感到更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社交压力。春天繁花盛开,温度宜人,人们喜欢在这样的季节欢聚在一起。你可能会接到很多的聚会邀请:踏青、赏花、聚餐、旅行……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美妙的,但对于抑郁患者来说却是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答应了邀约,那意味着他们需要花极大的能量来维持一个别人眼中的“正常”状态,这对他们来说真的很困难。但如果他们拒绝了邀约,他们又会陷入内疚和自责。看着朋友圈里大家晒出的聚会照片,想着自己曾经也是照片中那个笑得很灿烂的人,这又增加了抑郁患者的自我厌弃感。
自我暴露感增加。寒冷灰暗的冬季,抑郁症患者喜欢窝在温暖厚重的被子下或者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衣物中。这种物理上的包裹感让抑郁患者获得暂时踏实和安全的感觉。而春季让这些东西离开了抑郁患者,肢体上的暴露也增加了心理上自我暴露的感觉。这可能让抑郁患者失去安全感。
学业压力。很多同学在寒假、春节中作息时间的不合理安排对身心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返校后,在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应等情况。春季离毕业季很近,充满各种考试,“距中考还有100天”“高考倒计时”这些无疑给学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患有抑郁症的同学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更是不堪重负,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被迫休学的情况。
外貌焦虑。当今社会的畸形审美造成了空前的外貌焦虑。春天来了,肉再也藏不住了,很多女孩男孩陷入焦虑。为了让自己更瘦一点,他们开始实行各种减肥计划。大部分人为了减肥会开始节食。长期节食,营养不良不仅会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也会增加患上抑郁、焦虑的风险。
有更多的能量实施自杀。当白天开始变长,天气开始变暖,抑郁患者好像开始有更多的能量伤害自己了。在寒冷的冬季,抑郁患者严重缺乏动力,使得他们连起床都变得困难。在春天,他们好像获得了一些能量,这让他们可能会开始执行自杀计划。而双相患者在春天的躁狂发作也增加了自杀的风险。
如果你在这个春天感到不对劲,请一定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增强运动,规律的作息,营养均衡的饮食都会减轻抑郁症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