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的关系不好?

如题所述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双方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合作之中有很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希特勒本人对于日本的评价不是很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利益就被日本剥夺。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两个国家根本没有共同的利益。

德国在二战刚开始时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的,凭借着闪电战这一先进的打法,德国使用数量并不算太多的军队就快速攻克了波兰,强大的装甲部队逼得法国军队投降,而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决定攻打苏联,然而这一个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可是苏联和日本之间却约定好互相不打对方,以致于日本把大部分陆军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国战场,而德国军队却在苏联战场上损失重大,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被美国所击败,德国和日本在战场上并没有同盟国那么联系紧密。

而后日本偷袭美国。这让德国对日本的意见更大,最后德国也顾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让自己在世界上树敌太多,最后早早的就投降了。现如今这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往来。

因此德国对日本不看好,日本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讲盟友之情。对于国家利益的拿捏。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先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

扩展资料: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愿意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日本没有配合德国进攻苏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人不信任德国人。二战前,德国和日本虽然关系比较密切,但并不是一条心,两国只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信任对方,双方存在着严重的隔阂。

不过,在二战前,两国在对待苏联问题上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反苏一直是两国的一个共同主题。在德国的怂恿下,日本人对反苏非常积极,以致于日本人在满蒙边界主动挑起了诺门坎事件,和苏联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不过在诺门坎事件中,德国人不仅袖手旁观,而且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和苏联合伙瓜分了波兰。德国人的背叛让日本人非常恼火,对德国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

同时由于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遭到重创,日本北进战略破产,南下战略逐渐取代了北上战略,进攻苏联的事因此被搁置起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更不可能进攻苏联。一个强大的美国已经让日本焦头烂额,日本当然不想再增添一个强大的敌人。

事实上,由于日本在诺门坎事件中被苏联打怕了,根本不愿意招惹苏联,所以日本人一直在东北地区按兵不动,生怕苏联人打过来。

此外,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物资消耗剧增,特别是石油和橡胶严重不足,日本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不得不南下进攻东南亚。日军南下后,已经无力北上,更谈不上对付苏联。

如果日军北上,不仅增添一个强大的敌人,增加军事压力,也无法获得急需的资源,根本不划算,绝对是赔本的买卖。所以不管德国人怎么拉拢,日本就是不为所动,不仅没有进攻苏联,而且和苏联眉来眼去,保持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在苏联人最艰难的时刻,日本人竟然对悬挂苏联国旗的美国船只视而不见,让美国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苏联,让苏联人顺利的渡过了难关。可以说,日本不仅没有帮上什么大忙,而且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利益面前,德国和日本的隔阂凸显,各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根本形不成合力,这也是轴心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愿意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楼上几位回答很明显都是主观印象,根本没依据。

德国和日本关系主要是在后期,日本统制派掌权后。而且其【关系不好】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没楼上那几位说的那么夸张,毕竟德日双方当时还是很需要对方的。

二战日本虽然也是法西斯,但其建立DC政权的时期非常晚,大概到1941年才定型。
那之前,军队中皇道派与统制派在明争暗斗,而掌权的内阁近卫既不是军人,也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皇道派主张北进,主要发展陆军,发展能与欧洲抗衡的重型坦克,与欧洲盟友夹击苏联。
统制派主张南下,主要发展海军,发展能与美英抗衡的舰艇,与欧洲盟友夹击美英。
显然,按照希特勒的战略,皇道派的主张更符合利益。
但是最终统制派在内斗中取胜,皇道派几乎被清剿殆尽。东条独揽大权,最后还逼退了中立的近卫。
因此希特勒与日本的摩擦主要是出自这里,但是不大

看有人说什么希特勒更看好中国,那纯粹是YY。
希特勒上台时,中国和日本都是盟友,但最终选择日本是希特勒本人的决定。
原因是:1933年中国有800万正规军(不算杂牌军),却连自己国内都搞不定。
而同一年日本只有60万军队,却已经在东亚虎踞一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05
这个说来话长了。首先只能说他们两个的目标一致,德国需要日本从远东牵制苏联,也需要日本来威胁印度等地,两国还曾交换过核武器的研究成果,日本也需要德国对付其他欧洲列强以满足自己在亚太扩张的野心。总之两国处于同一战线。
但相对于日本,希特勒本人比较看好中国,可能因为他小时候曾受一个华裔家庭资助,1937年以前德国是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购买过大量德制武器,几个德械师也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淞沪会战),而直到抗战开始很久之后德国仍在支持中国。(直到后来二者正式结盟,在此之前只有德国与苏联给过中国实质上的支持)后来日本轰炸珍珠港,据说希特勒大发雷霆,确实有些瞧不起日本人。(他连墨索里尼都瞧不起,别说日本人了)但迫于形势,德国还是支持了日本。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7
当时德日意三国是法西斯力量的主要代表,以德国为轴心国,希特勒的首要目标是拿下全欧洲,而日本是要拿下全亚洲,当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一看欧洲他没戏,后来把目光放到非洲去了!说到关系,德意好于德日,所谓关系只是相互利用罢了,因为自美国参战后,德日意面对强大的盟军,不得不形成攻守同盟。只能说战争的结局是以法西斯失败告终,如若不然,德国和日本相继达成阶段目标的话,相信一旦触碰彼此利益,德日也会开战!
第4个回答  2013-03-05
战略上有冲突,德国的目标是欧洲,日本的目标是亚太。德国希望日本夹击苏联,日本则提早和美国开战,过早将美国变成德国的直接敌人。另外,传统外交上德国和民国关系密切,蒋介石的陆军改革就是基于德国顾问和德械装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