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川是“天府之国”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 "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 "天府之国"了。

3.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 (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入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4.川西高原山地有:

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 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 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哆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贡嗄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 "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著名的贡嗄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 "关内n 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 (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这里是 "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5.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

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

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沱江水系。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几项山。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风县的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

6.巴蜀大地 资源富集

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

7.天府之土 经济繁荣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10省、市、区总量的1/3。但四川有8000仍 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哎仍多万人的吃饭问题。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1/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 (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充、攀枝花的20 余县 (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天府之国就是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因为四川比较温暖,又有肥沃的土地,还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样好的自然条件下,各种粮食作物在这里栽种都能长得很好。这样就使四川农业很发达,物产很丰富。如有名的农作物有稻米、小麦、油菜籽、甘蔗、柑橘、棉花、花生等。四川是我国的稻米重要产区,油菜籽的产量在全国属第一,四川还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地。“蜀锦”还是中国有名的呢。因为四川内江种植的甘蔗非常多,所以人们叫它“甜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6
公元64年,在洛阳还发生了一件事,道教的张道陵此时正在洛北邙山中修炼了已有三年,传言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这是民间的说法,其实是授权要他着手组织人手,组建福庭鬼狱,并最终定名为天庭地府,最后选择了建在四川青城山下,故四川又名天府之国。
第4个回答  2016-04-15
  【成语】:天府之国
  【注音】:tiān fǔ zhī guó
  【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但是“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国。发明者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这个靠“头悬梁、锥刺股”“学而优则仕”的人物跑到秦国去讨好秦王说秦国强大呀: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毫无疑问应该象一个什么什么。。。。。。他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于是找出“天府”二字。说秦国真乃“天府之国”也。
  为什么经过2000多年后,天府之国由北向南迁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两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大家知道,经过春秋战国,秦统六国。当时人口大概一亿多,而且女比男的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没有实行休养生息,反而派遣大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到北疆戍边。同时征集民夫30万筑长城,又征50万民夫修阿房宫、征70万民夫建骊山秦陵。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人口中男性短缺,(计划生育提前了2000多年),生育跟不上;二是大兴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如阿房宫一烧就烧了三个月,想想1989年大兴安岭一把火只烧了27天,就已经烧掉了56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水土流失必然导致土地贫瘠,现在去看看黄土高坡就知道了。
  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第一任是张望,只会打仗)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三国时的孔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国“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