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请教一个关于外国电影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外国电影(尤其是心理悬疑片)中看似天真的小男孩或小女孩是恶魔或者杀人凶手,也就是非常邪恶的人。这种电影中国也许有但是很少。在中国人眼中孩子一般是天真无邪的。

首先是生活观念上的不同,也就是所谓的人文因素。最显著的便是父母与子女间的称谓问题,具体不多述了。但这是一个次要因素,并非是主要的,身份上的平等,只是意味有更多的可能。这一点,可以多观察下日韩电影中,历年对于恐怖元素的变化。

而后,再从影片本身角度来说,很多原因会造成这类题材的出现。譬如:

悬念,猜不到的,才是最能扯开观众心防的。对于悬念的创造,是每一部悬疑惊悚作品所必备的成功条件之一。对于这一点,希区柯克应该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但话说,学习、仿造永远是每个人最先接触到的事情,所以说……当出现了一个新颖的元素后……便如同第一个人说没有杀害,便没有买卖一样。

反差对比,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就像你所说的,代表的往往大多都是美好。可是这就意味着,天真无邪的孩子行走在黑暗中时,给观众带来的沉重会更大、更多、更可怖。我记得希区柯克有这样一则轶闻,一个看过《惊魂记》的孩子遇到他后询问片中的鲜血是否是鸡血,而希区柯克则回答是巧克力酱。那么,这句话便足以产生一个反差震慑。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儿趴在父母的躯体上吮吸的心满意足后,冲着屏幕心满意足的咧开小嘴时,人们在意的会是什么?他的无知,还是因为他的无知与人们所恐惧所猜疑所禁忌的心态所带来的冲突刺激?哪怕时候当事后人们知晓了,那或者仅仅是洒落的巧克力酱,却也同样会令人们疏离那个孩子。

震慑力,并不是说孩子就没有令人生畏的一面。譬如说现下有一句话,叫做:“裹挟着天真(孩子似的)的残忍才是最可怖的”。因为无知而造成的杀戮往往最能震慑人类内心深处,也最能拨动人类灵魂的脆弱。所以,当第一个让人为之战栗的这类形象诞生时,伴随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探讨、思索和深入。而常见人们对于残忍(包括战争、犯罪这些)最大的批判就是无意义的杀戮,那么,还有什么是比无知的杀戮更震慑人心的呢?当然,说穿了他们还是相互借鉴(抄袭)……

元素,一加一等于二,而一加一再加一就变成了三。上述这仅仅是数字的叠加,而一个新鲜元素在诞生后,等待它的旧框架旧组合往往会琳琅满目,充满了不同的诱惑力。有些是对于导演,有些则是对观众。所以,当这种新生元素诞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它本身所蕴含的内在决定了它可能被挖掘的深度有多少。而像刚才我所说的那些一样,孩童,对于恐怖片,是非常新颖非常有内涵的可口食物。那么,在短期内出现种类繁多的组合也就不足为怪了。

环境,现如今世界各国无论是从犯罪、暴力亦或是其他方面,儿童都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新闻题材,无论报道什么,只要是负面的,一旦出现孩子的身影,往往会引起颇为不俗的效果。那么一方面,导演或者编剧们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本身会觉得这样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对于观众。
====================================
其他各方面因素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毕竟,上述这些也只是我一家之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2
我不知道楼主是不是看了 《孤儿怨》、《寂静岭》、《致命id》、《第39号案件》、《驱魔人》之类的。。。确实是= =外国多一点

不过中国也有~郭富城的《杀人犯》 是《孤儿怨》的跟风作品,不过也还好~郭富城演技越来越好了= =

应该是文化差异吧~而且不得不承认西方电影工业较我们发达很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2-02
因为善恶是非观念、法律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社会逐渐加到个人的认知中的,小孩没有受过太多教育,没有社会经验,不知何为对错,不知何为生死,往往可以作出很残忍的事。天真并不是无邪,天真可能是至邪。
第3个回答  2013-02-02
这样可以是结果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孩子的行为永远是琢磨不透的,中国电影人很保守,影片出来也要审三审,所以他们觉得少儿不宜的自然不会拿出来
第4个回答  2013-02-02
故弄玄虚而已。
第5个回答  2013-02-02
因为外国人和中国人观念不一样嘛。
第6个回答  2013-02-02
这可能是文化的差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