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所以家长也不用过多的担心,更不要手足无措。引起孩子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的胃肠功能比较脆弱,发育不是很完善。另外,如果孩子的饮食不规律,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对于长期都消化不良,建议还是要多喝水,来帮助孩子缓解消化不良的情况。其次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手法来缓解,而且按摩的效果非常不错。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黏膜免疫和炎症功能改变以及、中枢神经(CNS)、脑肠轴及肠神经(ENS)调节功能改变。
临床表现
FD的常见症状有:上腹痛、腹胀、胃气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灼热感等,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但缺乏特征性,并且极少全部同时出现,多只出现一种或数种。这些症状影响了患儿进食,导致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能发生。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症状。
检查
FD是一种功能性病变,各种实验室检查、放射学和内镜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近年来,随着胃电图、胃动力试验的开展和应用,其辅助诊断方法有了许多新进展。
1.体表胃电图检查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患儿不良胃肌电活动的有效手段。应用体表胃电及富里叶转换和频谱分析方法可以测定胃窦移动性运动复合波(MMC)。研究表明部分FD患儿胃窦移动性运动复合波活动明显减少。FD患儿胃动过缓比较多见,而食欲减退的患儿胃窦电活动亢进更多见,说明胃电图检查可以提示胃平滑肌的不良运动(亢进或减慢),对儿童FD有辅助诊断意义。
2.胃动力检测
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大部分患儿有胃动力异常。胃动力检测法通过超声了解胃排空情况,观察胃窦收缩频率、幅度,为临床诊断FD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在随访过程中对疗效进行评估。此检测方法具有无痛性、无创性、经济、简便、避免射线照射等优点,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但检查需要患儿配合,<3岁的小儿认知能力不足,较难执行。
3.其他
水负荷试验协助诊断FD,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且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FD患儿伴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因素,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可以了解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从而协助诊断和治疗。[1]
诊断
儿童FD诊断标准: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
(2)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即除外肠易激综合征)。
(3)无炎症性、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儿的症状。
鉴别诊断
要注意与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帮助患儿的家长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发病因素,提高缓解症状的能力。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调节饮食及改变排便习惯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是儿童FD的一个重要病因,而儿童对反复的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耐受性差,这些症状可能反过来促发和加重患儿的精神症状。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对FD患儿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2.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具体选药原则详见儿童FD的诊治流程。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可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疗。
(1)促动力药 目前常用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主要有: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强中枢止吐作用,可增强胃动力。但因其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故不宜用于婴幼儿和长期大剂量使用。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不透过血脑屏障,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旧。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血泌乳素升高,个别患者出现乳房胀痛或泌乳现象。②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早饱、腹胀。
(2)抗酸及抑酸药 已广泛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酸剂有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可以缓解症状。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这类药对于缓解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
(3)根除Hp感染 虽然Hp与FD的发病和症状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但临床上对于伴Hp感染的FD患儿仍建议进行根除Hp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对于Hp阳性的FD患者,用奥美拉唑及抗生素根除Hp治疗后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比单一使用奥美拉唑疗效好。
3.肠道益生菌的应用
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的作用除了能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外,还参与了内源性物质的消化分解,通过增强或降低消化道酶的活性,或产生各种消化酶而促进消化功能。
4.中药治疗
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中药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有证据显示,它们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可以通过味觉系统、迷走神经以及肠道神经系统刺激胃及消化腺的分泌,并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加强了消化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刺激,从而使肠道功能增强。较大剂量的中药甚至可以直接影响胃肠黏膜。中草药常含有芳香油类,而芳香油类有解痉、通气导泻及局部止痛的功能。近年来多个关于中草药制剂(如香菜油、薄荷油、姜以及姜黄提取物等)的对照研究表明,中草药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安慰剂,而与促胃肠动力药的效果相同。
5.精神心理调整
FD发病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给予一定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或心理干预,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慰剂,大部分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而对抑酸和促动力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请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适当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可改善症状。[2-3]
预后
大多数正确诊断后预后良好。但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需注意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
调护
1.调节饮食结构,少吃肉类、冷饮、碳酸饮料、零食。应注意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如咖啡、酒以及高脂食物等。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要过饱,按时进餐,多吃蔬菜、水果是调整消化功能的好方法。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排便正常化可能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4.适当的心理治疗对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可改善症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3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当发生消化不良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暂停进食,实行“饥饿疗法”。
禁食一餐或两餐酌情而定。禁食期间可根据口渴情况饮用淡盐开水,以及时补充水和盐份,也可饮用糖+盐水,因为糖可迅速吸收,不至增加胃肠负担。如无需完全禁食时,则减量进食,或只吃易消化的粥类加点开胃小菜。这样使胃肠感觉轻松舒适,消化不良易于矫正。少食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和酸性食物。少食多餐,忌烟戒酒。
二、适当使用助消化药物,一般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如果是非处方药品,可以根据药品说明书使用。
一般常用obabyl-宝贝乐来调治自己宝宝的消化不良,obabyl-宝贝乐可使胃肠道产生多种有机酸和消化酶,帮助宝宝吸收食物,增进食欲,产生的乳糖,醋酸等,可以增强宝宝的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改善便秘、上火、呕奶等症状;同时宝宝腹泻时服用,可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促进体内产生抗体、减轻腹泻。
三、较轻微的消化不良,或仅仅是一时性过饱,可采用饭后散步,腹部轻柔按摩、1-2小时后参加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增强身体热量的消耗,尽快消除消化不良现象。
已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后,忌进食荤腥、油腻、海味等不易消化食物。也不宜再吃较多的甜品或冰淇淋一类食物。必须以清淡食物为主,维持1-2天即可使胃肠道得以清除消化不良的食物残渣,从而使消化机能康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17

新手妈妈养育宝宝700问

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20-09-28

这汤消食还健脾胃,快来收藏一下吧

第4个回答  2020-05-30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的方法进行治疗,再搭配上Life-Space的益生菌一起服用,并且还可以选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很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受到了环境的因素,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