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拍照的摄影师:拍一张照片就有一人死去,结果一拍,怎么样?

如题所述

光和影是一张照片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好的摄影师,必须掌握如何捕捉光线,一张好的照片,往往都能够留住美好的瞬间,但这种光和影却成了埃迪·äºšå½“斯的“杀人利器”,虽然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跟他毫无关系,然而他却因为“杀人照片”自责一生。

埃迪·äºšå½“斯,出生于193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新肯士顿,他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只是高中时期给亲戚拍婚礼照才走上摄影的,他发现自己有一定的摄影天赋,又缺钱花,便经常给各种名人和政治家摄肖像。

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期间,美国兵源短缺,成年的亚当斯被征召入伍,他成了一个海军,负责摄影工作,当了一个战地记者,而每一个记者的梦想都是普利策奖,这是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然而这项荣誉在1969年实现了,而且亚当斯不仅仅获得了美国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更是得到了世界新闻奖,亚当斯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但这种照片却“杀死”了一个人,被杀的这个人名叫阮文鸾,他是越南人。

1962年,越南战争爆发期间,亚当斯多次作为战地记者前往战场拍摄相关照片,然而他的照片在刊登出去之后,受到的很多的批评,因为他的照片拍摄的都是美军的英勇行为,而不是真正的战争。


亚当斯虽然是战地记者,但他们在战场上其实有很大的约束,他们无法进入军事区,只能拍摄非军事区,他的照片没有造假,只是叙述了一半的真实,1968年2月,他在越南西贡街头拍摄照片。

他听说战争将会继续推进,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多拍摄一些照片,任职警察总长的阮文鸾抓住了一个人,他怀疑这个人的叛乱分子,便拔出枪顶在了那人的头上,亚当斯抓拍到了他开枪的瞬间。

这张《枪毙越共》的照片在美国刊登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张照片,它成为了反战的标志,更是让亚当斯获得了普利策奖和世界新闻奖,他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记者,美国《时代》特邀他入驻,成为了特派战地的记者。

他从朝鲜战争到海湾战争,一共参加了13次战争,共获得了500多个奖项,但是这张照片让阮文鸾变得臭名昭著,他在战争结束之后,就卸任了,不得不移民到美国弗吉尼亚,开了一家披萨店。

光临他店的人很多,但都是来看看这个“凶手”到底是什么样子,披萨店在几年之后,由于经营不善最终倒闭,他又找了几分工作,但都在歧视当中过活,1998年,60多岁阮文鸾在饥寒当中去世。

听说了阮文鸾去世的消息,亚当斯十分自责,他曾经去过阮文鸾的披萨店,他在披萨店卫生间的墙上看到了一行字:混蛋,我们知道你是谁。亚当斯一辈子都在忏悔,多次跟他道歉。

在他死后,他刊登了一则报答:“当时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这家伙是个英雄……”,在最后一段话他说:“这个将军杀死了越共,但是我用摄影机杀死了他”,亚当斯一直都在后悔为什么要拍下那张照片。

时至今日,照片依旧是最大杀伤力的武器,它看似没有威胁,却足以毁掉所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