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高望重老教师的评价

如题所述

尊重“老教师”

一所学校,起引导作用的应该是老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指的是尚未退休、还在一线奋战的优秀教师。退休的老教师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尊重,但毕竟退出了教育、教学一线。所以说,依然在一线拼搏的优秀老教师更应受到尊重。

这些优秀的老教师,往往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些优秀的老教师,对学校的情况了然于心并有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的实际情况有自己的想法,对学校的文化传承更有其独到的思考,知道教育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可能,这些优秀的老教师会给领导带来一些“疙瘩”,甚至“难堪”。具体问题一定要作具体分析。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疙瘩”、“难堪”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学校不是某一个人的。如若这些“疙瘩”、“难堪”是符合教育规律,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的,那又有什么不好呢?一所学校里,只有一种声音,并不是好事。“不同意见的争论”,许多时候争论的不是你对我错,争的是教育的真理,争的是学校的办学方向。争论,常是使我们的工作接近了正确的航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这样的优秀老教师要真正做到“敬而重之”。
这些优秀的老教师,又常常是青年教师的榜样。优秀的老教师时刻影响着青年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把学校的文化传承了下来。这些优秀的老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宝贝”,尊重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应该是一所学校精神和学校价值的核心。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应该具有这样的氛围和气度。
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基石,是一所学校一代教师,甚至是几代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不仅让人敬畏,甚至还让人仰望。

“与清风舞,共明月醉”。
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是“可遇而不可求”,值得每 一位教育工作者三思。关键的是,如何在我们的工作之中,营造“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成长”的环境,形成促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成长”的氛围,达成“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成长”的共识。所以,尊重老教师,要从培养做起。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有言:“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德高望重”,首要的一点,要有“无我”的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有“把学生时刻牢记心中”的精神,要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精神,更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十分强调对成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有篇文章叫《礼记·大学》,这里的“大学”意为“大人之学”。这就是古代对成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著作。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曾说:“《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南宋理学家朱熹亦说:“先读《大学》,立其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

请看《礼记·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翻译一下,意思大致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