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学生写的故事梗概

如题所述

1.中心:有没有离题,按照题目要求来写。

2.选材: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新鲜有趣。

3.结构: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楚。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4.表达:①记叙文有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写完整。写景文有没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清楚。②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

5.语言:①句子是否通顺、准确,病句少。②有没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③有没有运用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诗歌等优美词句.④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6.书写:①字体是否工整,错别字少。②卷面是否整洁干净,涂抹少。[1]3评语集锦

记述类词雅文练,写景生动。布局新颖,用词简达。娓娓细说,清婉可喜。写景状物,入木三分。

层次井然,结构严谨。行文洒脱,趣味隽永。淡远情逸,隽永含蓄。平铺直叙,亦有情韵。

简洁流畅,意义深长。言近旨远,不同凡味明察秋毫,描述生动。内容曲折,耐人寻味。

逸趣横生,读来可喜。叙述紧凑,扣人心弦。婉转流利,真实不虚内容充实,文字流利。

优游从容,描写细腻。据实叙述,畅所欲言。辞意从容,雅见情韵。叙事抒情,均颇贴切。

文笔清丽,写景生动。布局顺当,描写逼真。语多赘馀,文欠生动。内容贫乏,错字太多。

收结过早,意未尽宜文笔雄健,不落俗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叙述详尽,条理井然。

遣词造句,行云流水。刻划入微,栩栩如生取材不凡,运笔如飞。词义从容,雅见情韵。

清新流畅,自然有致。取材丰富,文字生动。颇富幽默,笔调轻松自然顺畅,有条不紊。

抒情类

炫丽清新,颇有韵味。流利贴切,描写佳妙。叙事抒情,均颇贴切。淋漓尽致,颇切题意。

结构完整,清新隽永笔灵心慧,极富诗意。愤慨之情,流於翰墨。文约意广,境界清真。

措辞婉约,面面俱到。尽情发抒,言词无碍明畅开朗,气势壮丽。轻松有趣,颇具题意。

辞藻瑰丽,清娩可喜。文笔练达,意亦周到。抒情恳切,一气呵成用词切当,意境不俗。

情感丰富,事件趣卓。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文畅情达,雄深雅见。词句生硬,文意不明。

拖泥带水,语不明析。文句生涩,未能达意。草率成偏,殊少意义。快乐之状,耀然纸上。

选词失当,譬喻不切认识错误,不切题意。文辞生硬,未能达意。含意空虚,句亦欠顺。

论说类

用词妥切,议论精当。激昂慷慨,扣人心弦。见解脱俗,理顺意明。细心求证,丝毫不苟。

笔力劲健,见解不凡。措辞得体,立论公正。繁简适当,层次分明。句句有力,字字精辟。

入情入里,甚见精纯。笔致轻松,理畅辞达。豪放雄奇,不落俗套。面面俱到,论断正确。

诠释明确,措辞顺当。说理调畅,议论允当。文气充沛,段落分明。思想敏捷,眼光远大。

脉络分明,有条不紊。徒多费词,毫无精义。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内容杂乱,词句欠通。

文句生涩,意不明畅。析论不明,语多欠详。结构松散,文句欠佳。语多重复,文欠调畅。

选词失当,意不明朗。用词欠妥,语气不贯。析论不明,语多欠详。识见不高,文句生涩。

篇二:作文评语大全

:1.内容紧贴现代生活,新颖别致,把握时代脉搏,尽现时代气息。

2.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

3.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

4.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5.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

6.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跟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7.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8.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充满了艺术魅力。

9.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内容虽多但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

10.外貌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

11.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人物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了人物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

12.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①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②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③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④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⑤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主题: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⑴.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⑵.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⑶.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⑷.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情节:1.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2.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⑴.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⑵.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⑶.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⑷.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⑸.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⑹.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2.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3.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4.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1,简单交待时间,地点和结果…

语言简练,规范,开篇吸引人.

…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倒叙开头,渲染意境.

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开头很活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开头显得活泼,

反问句开头,吸引读者.

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2,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对精彩地方进行简单描述;点面结合

简单介绍情况,自然过渡到下一段;

情境描写调动起悬念;

充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事情具体,生动.

简要叙述前因,进行铺垫.

这一部分可以加入对话或者一些心理描写.

将…改成…更合适些,

自然承上启下,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令人感动.

叙事中夹写景,以已度人,将心比心.

拟人化语言使文章更显得生动活泼.

外形描写十分有趣,突出了…的可爱.介绍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有感染力.

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很形象.

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

这部分参照课文中的例子,语言过于平板,可适当修改,使语言更生动.

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的美.这部分还可以展开写.以小见大,表现…

比喻句用得精当.加入了古诗进行联想,富有韵味.

…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小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

对…的比喻用得妙.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十分仔细.

孩子的气的语言很有意思.

加入人物行为,使画面生动.

这段多余,不如删去,使文章更简洁.

发挥奇妙想象,运用精妙比喻.

充满童趣的拟人与比喻,使文章顿生光彩.

这段描写读来令人感动.

心理描写细腻,比喻句用得好,

排比名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以味诱人,意境深远.

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3,结尾含蓄,点明主题.

结束得有点突然,夸张了.

结尾简炼,感人.

结尾同样有趣.

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由景生情,结尾自然.

比喻形象,贴切,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

结尾似乎没有写完,应能与开头照应.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结尾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4,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以感受开头,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开头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立意高远,令人赞叹.

…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怎么写梗概?这里有“三字经”。首先吸睛的题目。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颖的题目,让读者产生读的欲望。例如写《西游记》故事梗概,题目我们可以写成《趣说西游》《我心目中的孙悟空》,《西游路上二三事》等等。有趣的开头,激发读者读书欲望。
其次,唯美的开头。例如三国演义,这篇名著,情节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我们可以选择一段写故事梗概,例如桃园三结义为片段写梗概。

开头:俗话说得好,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东汉末年,战乱迭起,英雄辈出。例如关羽、夏侯渊等等,今天我们讲讲无名小辈——刘备,要说这刘备啊,还得从头说起……好的开头,好的题目,梗概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简洁凝练的语言,条理清晰的描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故事梗概之前一定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搞清楚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文中出现的小人物,或者与故事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和人物,我们都可以通通删掉或者一笔略过。对精彩的事件,或者主要的事件我们用简洁的语言,讲清楚事件即可,少用或者不用修饰性的词语。选择哪些嗯精彩的事件,完全有作者自自己决定,例如西游记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几个事例概括地写出来就可以。

毕竟故事梗概与原著是有较大的差别。注意故事梗概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和原著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不能和原著相违背。
最后一个小小的温馨提示,写故事梗概,小故事和小故事间之间,要用上过渡语,在过渡语的帮助下,文章下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内容表达清楚。而不是人为分成一个个碎片
第2个回答  2020-09-28
评语要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有时优点并不容易发现,甚至要教师带着放大镜去看;即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词”“这句话太长了,能用标点把它们分开吗”等。而要尽量避免一些判决书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那样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可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譬如我班有个孩子原先作文成绩“忽高,忽低,处于中游”,有一次写了一篇作文,“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六分,这使她喜出望外。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评语给了这个孩子很大的鼓舞,她在一次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的文章中写道:“老师,你在我作文本上无声的语言,真挚的关怀,希望的眼光,叩开了我写作的心扉,打开了我热爱写作的大门,于是,爱好作文的这颗幼芽,在我心中萌发了”。后来,她在写作中进步很大,经常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我帮她看看,还多次在我校的校刊上发表。
  基于此,我们在写评语时,就应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写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