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为了治疗人类疾病,会残忍的拿狗猴兔等动物做实验,佛教如何解释这种情况?

如题所述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仁者!

就事论事科研人员的心是救人的心,他们肯定也是善良不忍伤生充满恻隐之心但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方法不对造下杀业,就事论事如果有缘让他们给动物们念佛回向给这些为救人而牺牲的菩萨们希望它们离苦得乐永取解脱,并且尽快找到替代活物实验的方法。

孙思邈(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在其著作《大医精诚》里面诚恳写到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最根本是让大家明了疾病的原因,防微杜渐,永保健康,身体上的病其实是心病的应现,心病还须心药医。
疾病很可能是宿世业障现前仁者可参考《山西小院》里面诸位仁者亲的亲身范例,仁者还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刘善人三次在北京大学讲病(疾病成因)》把咱们的疾病缘由说得很透彻。
1、怨伤脾,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
2、恨伤心,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
3、恼伤肺,恼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鼻炎因争强好胜引起,挑理导致感冒,冒犯长辈会发烧,不服人得肺病。
4、怒伤肝,怒会造成头晕眼花、耳聋、牙疼、嘴斜眼歪、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病。
5、烦伤肾,烦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腰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等疾病。
(总之,脾气越坏、气量越小、心情越差之人越易得病)。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愿佛菩萨以大威神力慈悲超拔这些牺牲自己救苦救难的畜生道善菩萨们!
末学愚钝,如有不妥之处恭请仁者见谅!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恭祝所有亲爱的家人幸福美满!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6
下面的盐块经完美的解释了你提出的问题。

盐块经

Lonaphalasuttam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诸比库,若有人这样说:“此人随其所造之业,都要承受其[果报]。”诸比库,若是这样,则不能住于梵行,不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终尽。诸比库,若有人这样说: “此人随其所造的应受之业,而承受其果报。”诸比库,若是这样,则能住于梵行,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终尽。

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堕落]地狱。然而,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贱、少[恶]而住苦。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

诸 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 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小水杯中。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那小水杯中的水是否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呢?”

“是的,尊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尊者,因为水杯中的太少水,才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

“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恒河中。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那恒河是否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呢?”

“不会,尊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尊者,因为恒河乃大水聚,不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

“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贱、少[恶]而住苦。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

诸 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 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因半金也被捕,因一金也被捕,因百金也被捕。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却不因半金被捕,不因一金被捕,不因百金被捕。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即使因半金也被捕,因一金也被捕,因百金也被捕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穷困、贫乏、少财。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即使因半金也被捕,因一金也被捕,因百金也被捕。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不因半金被捕,不因一金被捕,不因百金被捕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富有、大富、多钱。诸比库,像这样的人不因半金被捕,不因一金被捕,不因百金被捕。

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作了少量的恶业,由此导向地狱。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作了少量的恶业,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贱、少[恶]而住苦。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由此导向地狱。

诸 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 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就犹如有一类人不与而取(偷)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可能会被杀、被捕、被罚没,或被任随处理;有一类人不与而取了羊,却不会被杀、被捕、被罚没,或被任随处理。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不与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可能会被杀、被捕、被罚没,或被任随处理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穷困、贫乏、少财。诸比库,像这样的人不与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可能会被杀、被捕、被罚没,或被任随处理。

诸 比库,像什么样的人不与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却不会被杀、被捕、被罚没,或被任随处理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富有、大富、多钱,是国王或国王的大 臣。诸比库,像这样的人不与而取了羊主人或宰羊人的羊,不会被杀、被捕、被罚没,或被任随处理,甚至还会向他合掌请求说:‘大人,请还给我羊或羊的价钱 吧!’

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然而,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贱、少[恶]而住苦。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

诸 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 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若有人这样说:“此人随其所造之业,都要承受其[果报]。”诸比库,若是这样,则不能住于梵行,不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终尽。诸比库,若有人这样说:“此人随其所造的应受之业,而承受其果报。”诸比库,若是这样,则能住于梵行,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终尽。

玛欣德 尊者 Mahinda Bhikkhu 译

盐块经 (Lonaphalasuttam):译自A.3.10.9。缅文版作Lonakapalla- suttam (盐釜经)

世尊在该经中说:若说随所造业必受其报,则苦不可尽;若说随所造的应受之业而受其报,则苦可尽。不曾修身、戒、心、慧者,会因小恶而堕地狱,已修身、戒、心、慧者,曾作的小恶不会在来生受报。接着佛陀又用盐块、金币、偷羊三个譬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果这样说:“随其所造作的任何业,都必须承受其果报,确实没有办法逃脱其所造作之业的果报。因为无论造作了多少的业,他都要遭受其果报。”

不能住于梵行 (brahmacariyavaso na hoti):若在修道之前造了顺次生受业,他必定要受报故,即使住于梵行也算没住。

不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终尽 (okaso na pannayati sammà dukkhassa antakiriyàya):假如这种论调是真的话,那么,由于过去所造之业的积累以及果报成熟的力量,通过因果法则而不断转起的苦是不可能终尽的。

在心路过程的七个速行当中,若第一个速行所造之业在因缘具足时,只会在现生中带来其果报(现法受业),若因缘不具足则成为无效业。若第七个速行所造之业在 因缘具足时,会在下一生带来果报(次生受业),若因缘不具足则成为无效业。若是中间的五个速行所造之业,只要还在轮回流转当中,都必须永无止境地承受其果 报(后后受业)。此人随其以哪种方式造作了业,他即承受与其相应的果报。这是在义注中依果报成熟的时间来承受其业的说法。

由于通过圣道而灭了行作识(业识),使将在未来的生命中转起之苦不再产生,所以才有可能了知苦的完全终尽。

现法受[报] (ditthadhammavedaniyam):该业只会在今生中成熟,果报成熟的时间为现法受。

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nanupi khayati, kim bahudeva):在第二生中即使连极少量的果报都不会再出现,更何况会见到更多的果报呢?

不曾修身 (abhàvitakayo):这一句话是对不曾修习身等、驰驱于生死流转的凡夫而言的。
卑微(paritto):直译为“少许”,即少功德。身贱(appatumo):直译为“少我”。身(atumo,我)即自身;相对于伟大来说,其功德少为身贱。少[恶]而住苦(appadukkhavihari):即使因少量之恶也住于苦。

已修身 (bhavitakayo):这一句话是对漏尽者而言的。他实已以称为身随观的方法来修习身,名为已修身,或以身的培育故为已修身。已修戒 (bhavitasilo):已增长戒行。其余的两句也同理。或者以修习五门为已修身,即是说以此来修习根律仪戒,而已修戒则是指巴帝摩卡律仪戒、活命遍 净戒和资具依止戒三种。

不卑微(apparitto):有不少的功德。伟大(mahatta):自身虽小,但却有大量的功德为伟大。住于无量(appamanavihari):在此是指漏尽者。他实因已没有了有限量的贪瞋痴,故名为住于无量。
第2个回答  2013-02-22
科研人员为了治疗疾病,用小动物做实验,是为了能救活更多的人,这种事情无可厚非,看出发点和初发心,至于业力因果,就算没有从事科研的人,这一生也没少杀害没少食用,就像一个亡命之徒在街上杀人,你是制止他呢,还是让他继续伤害别人?死刑犯的执行,他的死和刽子手有什么太大的关联?都只是工作而已,你不犯在哪里,怎么会死到你的头上?能杀一人而救十人百人,乃至千万人,我们没必要去顾忌自己的信仰和得失,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只是大无畏的,真正的无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14
为了治疗这种疾病的研究,与小动物实验中,为了能救更多的人,这种事情没有错,看的出发点和发病的心,至于业力因果关系,即使不是从事科学研究,这辈子没少造成不食用,像一个人在街头暴徒杀害,阻止他,或让他继续伤害别人吗?执行的刑犯,他,刽子手很大关系?刚参加工作时,你不使,又怎么会到你的头上?能杀一人,以节省千,甚至是数以百万计的人,我们并不需要去顾忌自己的信念和收益及亏损,佛陀说:我不要去下地狱谁下地狱,只是无畏的,真正的没有我!
第4个回答  2013-02-25
按佛家来讲,是不应该的,不善的行为,他们在实验中痛苦;他们本世修为这身也十分不容易的,应该好好珍惜的;在佛教中,其实没有解决不了问题,没有治不了的病,就是存在消不完的业,所以我们都需要消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