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钠对人有益?

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分解成谷氨酸和氯化钠,都对人体有益是正确的吗?那么味精对身体好?!

适当食用对人没有益处也没有坏处,谷氨酸钠在体内是不会分解成谷氨酸和氯化钠的。

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是一种家常调味品,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过6克,建议根据个人习惯选择食用。

扩展资料:

危害

婴幼儿大量食用味精后,会使血液中的锌转变成谷氨酸锌从尿中过量地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急性锌缺乏。缺锌会导致弱智、夜盲症、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况。

哺乳期的母亲如果食用过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导致婴儿缺锌。

过多食用味精后,人体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会升高,会妨碍钙和镁的吸收,从而造成短期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且对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味精食用过多,会使人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再吃不含味精的菜就会觉得没有味道,还会妨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参考资料:

味精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0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

    首先,味精作为调味品,其中的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其中95%能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味精还有解毒作用,医学上可用来治疗严重的肝功能不全、肝炎、肝昏迷等肝病。但实验表明,给新生小鼠注入味精,可引起骨骼生长受阻、肥胖及视网膜退行性变等。一次摄入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5克时,还会出现轻度的眩晕、背部发麻、心慌、疲软无力、下颌颤抖等症状;达30克时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应该少吃味精。 当食用味精过量,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所以,使用味精要掌握好用量。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克。由于味精在长时间受热后,会引起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从而失去鲜味和营养价值,甚至有一定毒性,所以应在汤和菜做好之后,临出锅之前放入味精,避免味精受热过高、过长而受到破坏。

参考资料:

“味精会致癌”不靠谱 食用味精需要因人而异-人民健康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9

适当食用对人没有益处也没有坏处,谷氨酸钠在体内是不会分解成谷氨酸和氯化钠的。

味精是一种白色晶体,又名叫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本身没有什么毒性,不过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导致高血压,就和盐吃多了对血压不利一样,适量食用没有关系。

一般而言,汤水中味精浓度在5g/kg左右时就有很好的鲜味。味精的推荐使用量为1~8g/kg。谷氨酸钠在食盐存在时呈现“鲜味”,正常人每天摄入最多不宜超过6克。跟踪定量发现一般人每天摄入味精只有1~2.5g,非常安全。

扩展资料:

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稀释300倍仍具有鲜味),是含有一个分子结晶水的L-谷氨酸钠。味精进人体内很快分解出谷氨酸,故谷氨酸钠的生理作用和谷氨酸相同。

谷氨酸是人体正常代谢物质,在人体代谢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如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参与脑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是脑组织代谢较活跃的成分,也是脑细胞能利用的氨基酸。

国外曾报道谷氨酸可以快速提高智力低下儿童的智力,它是通过乙酰胆碱的产生影响神经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味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29
  谷氨酸钠和氯化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不要一看它的名字这么长,就觉得头疼。说得更简单一些,如果熬汤的时候,熬一锅青菜豆腐汤和一锅鸡汤,熬的鸡汤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动物体内含有天然谷氨酸盐,也就是味精。
  1.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
  2.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俗名】味素。(C5H8NO4Na)
  【宜食】适宜神经衰弱、大脑发育不全、精神分裂症患者食用;适宜肝昏迷恢复期、严重肝机能不全者食用;适宜胃溃疡及胃液缺乏者食用;适宜智力不足及脑出血后遗的记忆障碍者食用;适宜癫痫小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者食用;适宜胃纳欠佳,食欲不振者食用;适宜在菜或汤将熟时加入食用。
  【忌食】加入味精后忌高热久煮。2007年10月7日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营养专家吴晓松说:味精主要成份都是谷氨酸钠,澄清“味精对人体健康绝对没有任何损害”。
  【按语】味精的化学名称谷氨酸钠,又叫麸氨酸钠,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在强碱溶液中,能生成谷氨酸二钠,鲜味就没有了。如果将水溶液加热到120℃,能使部分谷氨酸钠失水而生成焦谷氨酸钠,就更没有鲜味了。味精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因为味精里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氨基酸,96%能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它还能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无害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性作用。又能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起良好的作用。味精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其摄人体内后可分解成谷氨酸、酪氨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第4个回答  2008-05-02
“吃味精有害健康”是个谎言

笑话概要

现在想来,说吃味精会“掉头发”、“长不高”、“得偏瘫”、“变痴呆”简直就是弥天大谎!可以说“味精有害健康”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大笑话,因为这个笑话几乎波及了全中国所有吃味精的地方,而我、我们和所有普通老百姓正是这本世纪最大的大笑话的主角之一,令人无比气愤!

发现笑话

国庆节期间,我看了2007年10月7日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听到一个令我震惊和诧异的专家讲解。营养专家吴晓松说:味精和鸡精的主要成份都是谷氨酸钠,二者所含的成份差异不足10%;并澄清“吃味精对健康无害”和“鸡精营养价值并不高”。这一下子让我联想到“吃味精会掉头发”、“儿童吃味精长不高”、“吃味精偏瘫的患病率较高”等等传言。有一种被欺骗愚弄的感觉,因为此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信以为真。
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会有“吃味精掉头发”、“鸡精有营养”的传言。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从10月7日到10月15日我结合吴晓松老师解说查阅了大量资料。

味精是粮食造的,并非化学合成

在《每周质量报告》中,吴晓松老师说“味精对人体健康绝对没有任何损害”,言辞肯定,非常有力。他还特意出了个选择题,问“味精是怎样形成的?”现场观众在4个答案中分别选了两个答案“A通过粮食发酵”、“D通过化学反应”,正确答案是“A”。选“D”的嘉宾是央视《社会记录》著名主持人阿丘。后来我做了小范围的调查,确实很多人都认为味精通过化学生成的,有人说是在某某报纸上看到的,也有的说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过。后来,我到网上一查,确有这种文章。

一条谬论害了味精“抗日”英雄

在《每周质量报告》中,吴晓松老师说“味精和鸡精没有区别”,营养成份都一样。但是吴老师言语之中一直尽可能回避提到味精和鸡精的相关企业名称。可是中国人都知道,自有鸡精以后,宣传味精有害健康的言论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多起来。最终,人们(包括咱家)选择鸡精代替味精。
那么,为什么当初,出现“味精有害健康”的各种言论时,没有味精企业站出来反驳呢?带着这个令我好奇的问题,我上网查了相关味精企业,排在中国味精行业前三强的品牌是:
第一名 莲花(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名 菱花(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菱花集团公司
第三名 红梅(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沈阳红梅企业集团
我利用我平常积累的社会经济知识对他们做了了解和分析,原来这些企业大都是实力雄厚的老牌国营企业,进入本世纪后,他们大都忙于企业改制和产业调整,好像并不太在意有关“味精有害健康”的言论,只是红梅味精在产品包装上标注了相关某某国际权威机构已经于某年某月某日经研究证明“味精是安全的”“对人体没有危害”的字样。
在味精和鸡精大战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味精行业龙头老大的莲花味精。2003年以后,莲花一方面进行企业改革,一方面大力开发味精国际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本的“味之素”。从网上一些权威媒体的新闻和评论资料上,看得出莲花味精和日本“味之素”的海外之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且成功抢占了“味之素”市场份额(据资料显示,“味之素”是此前国际上味精行业最牛的,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中,就有“周润发”抗日烧“味之素”仓库的片断)。从股市专业评论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80%以上”,网络媒体记者报道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90%(也有说95%的)以上”。但是,莲花在取得国际市场“抗日”胜利的同时,却丢掉了大量的国内市场。我个人觉得这和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文章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菱花、红梅、菊花等品牌都受到了和鸡精市场竞争激烈、利润降低的影响,甚至企业亏损。
在国内市场上,以莲花、菱花、红梅等味精为首的中国味精企业也成功的抵制了日本“味之素”的市场“入侵”。所以,我说类似莲花这样的企业是中国味精行业的“抗日”英雄。但是,莲花却因忙于国际市场争夺,在2003年至2004年短时间内失去了大量的国内市场份额。我个人认同“鸡精抢了味精饭碗”、“‘味精有害’害了中国味精”的说法。也可以说,一个谬论残害了中国味精行业的“抗日”英雄!
当然我在此申明,我的言语并不是要煽动民族“抵日”情绪,中日友好最重要嘛!我只是觉得那些用专家口吻愚弄中国消费者的专业人士太过分了!当然,我也不是“反鸡精论”者,正如吴晓松老师所说“鸡精作为复合型调味料丰富了我们的饮食”。鸡精和排骨精等都是有某种肉味倾向的调味料。喜欢吃鸡味的就放鸡精,想吃排骨味的就放排骨精。不过吴晓松老师还提醒说“调味料只是调味料,每次只是吃一点点。如果想获得鸡的营养,那只有炖鸡,吃鸡肉,喝鸡汤”。我觉得吴老师的话挺实在。

老外吃味精就象磕瓜子

最后了,我告诉大家一个有意思的事,这是我在这几天查找资料中的最大发现。莲花味精的出口产品中,有一种味精的颗粒有瓜子那么大(网上有照片),文字介绍说这种味精在国外很受欢迎。外国吃这种大颗粒味精就象我们平常磕瓜子一样,当零食吃。而且,大颗粒味精的成份和我们平常食用的小颗粒味精成份一样。
还有一种向我们方便面里的调味料那么大的小包装,也是我们在国内没见过的,文字介绍说,那是外国人外出旅行时用的,往往直接撒放在温开水中服用。我昨天试了一下,味道确实还可以。就是那颗粒的味精没口福尝尝。要不说这老外和我们生活习惯就是不一样,喝啤酒瓶子比我们的大,吃面包的块比我们的大,吃个味精也要比我们的颗粒大。当然,中国就是脑子聪明,会做大颗粒味精挣外国人的钱!呵呵!

笑话反思

面对着这个天大的大笑话,谁应该对此负责?是媒体?是“反味精论”者? 还是别有用心买通媒体和专家的企业呢?不得而知!
气愤!
气愤!!
快气疯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