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一个问题过于在意,过于执着,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令自己痛苦,到底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这是因为主体在相关问题的信息载体分子上设定了过高的正电能。由于大脑中正、负电的信息分子是同时成对存在的,而且它们电量或电值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如果设定的正电信息子形成的欲望(即在意、执着的欲望)得到满足的话,正电信息子就会被激活,放出正电流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心(正面激素或快乐激素腺体)分泌使人快乐幸福的激素(如多巴胺、脑啡肽等)最终使人快乐。

相反,如果欲望(即强烈在意、执着的事情)不能够如愿得到满足,其中与正电信息子对应的那个负电信息载体分子(即担心的生理基础)就会被激活放电,刺激大脑中的惩罚激素中心(负激素腺体或细胞簇),分泌使人不快、痛苦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令自己痛苦。

因此,减低相关信息子上的正电能,也就减低了对相关问题的执着、在意的欲望的程度。这样一来,在意、执着的问题一旦不能够如意得到解决也就不会给人多少痛苦。因为正电很低,与其对应的负电的能量(即担心)也很低。

未来科技的高度发展,完全能够做到随意调节人脑中信息子正、负电能的高低,因此,也就能够做到随意降低或增加人的在意或执着的强度。毕竟很多时候人生需要强烈的在意或执着,比如像一些干大事业的人就需要强烈的在意或执着,如决定的革命信仰!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9
可能会有些偏执,强迫,在中间有获益的地方,可以做心理咨询来调节
第2个回答  2013-06-29
有追求,才会执着,是不是病态的程度不是自己说了算的,痛苦的感受不执着的人也会有。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也经历了这个过程,最终成功了,一切痛苦都变成了欢乐。若他失败了,就会产生对自己的信心和能力的怀疑
第3个回答  2013-06-29
心是攀缘的。就本质而言,所有具体问题的背后都只是焦虑与无意识而已,但心创造出一个客体,将力比多投注于它。
第4个回答  2013-06-28
有一种回答是:这个问题包含着对这个人很重要的情感。追问

什么意思啊

追答

这个问题可以激起这个人心中很重要的情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