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有多难呀?

如题所述

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有多难:

1、名校的招生信息获取上存在优势考研很多时候打的是信息战,整个研究生考试中,寻找研究生招生信息都要比复习课本要重要得多。这些信息,对于部分学校来说有些能从招生简章上获得,但其它更重要、更核心的信息,比如,历年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录取最低分数等等,就很难获得了。

厦门大学这些信息比一般学校就充分得多,除了招生简章,还有详细的招生专业目录,各院系研究生招生人数计划,甚至在18年还公布了14到18届研究生详细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录取分数等信息。

2、名校考研试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很多同学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像厦门大学这样的名校,其研究生考试出题是否比较难?这里就给大家分析分析:首先,考研公共课试卷是全国统一命题,难度对大家是一样的。

其次,专业课方面,各个学校自己命题,不过考研的试题量一般不大,比如文科,很多专业课的考试甚至只有5、6道论述题。即使有命题解释、填空,选择、简答等题目,题目的数量也不会太多,和高考比起来,你一定会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其考研难度在于考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

再者,不仅题量少,从对知识考察的广泛性,细致性,理解的深度,灵活运用,综合的能力方面,考研也都远远不能和高考相比。考研考察的是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导师挑选的其实就是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它方面他有自信自己可以教好。

所以,即使名校在考察基础方面比一般学校深一些,它也不会给考生造成太大的障碍。二大家也许不知道,有时候一般学校的试题更“难”一些。比如说,某位老师出的题目的答案只能在他自己写的现在很难再找到的书中找到,或者,他只承认他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

不按这个观点写答案就不给分,而这个观点只在最近他自己新发表的论文中表述。而且这一个题目的分数就是50分,那么想一下,你丢掉这50分的可能性该有多大。这种情况很多是因为导师已经有了属意的准弟子,为了降低他的入学难度而为他量身定做的。

3、录取比例不是你退缩的理由,厦门大学研究生录取比例低,有些专业的报考录取比例甚至达到20:1的程度。前面说了试题的难度不应该是障碍,那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被录取呢?很多人都会把报名人数那么多录取人数却那么少当做借口。

事实上当你决定考研,如果抱着的是要多少人不如你而不是你本身就应该跻身于前几名的心态,你已经先输了几分。考研所考的科目中专业课是单独命题,而厦大近几年也不提供指定参考教材,如果你在这些信息都掌握得比较完全,材料都找到了,花一定的工夫,是一定能考上厦门大学的。

在报考过程中,可以说很多人不是因为录取比例太低或者自己水平不够而没有考上。大部分主要是因为信息材料不完全而导致的失败,考研中需要很多自己去寻找的信息和材料。

这些信息和材料的作用有时比努力读书更重要,不完整的话几乎肯定会导致失败。所以,与其纠结于报考人数是100人还是10人,不如实际点考虑一下你能在信息和材料方面获取到怎样的优势。

4、录取存在不公平率更低由于名校的招生总是处于众人瞩目的焦点,有时候他们也会感觉到来自各个方面舆论的压力。在录取过程中,就会有所顾忌,不敢太过份,这就给“穷人”留下了点活路。

事实上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名校,就会越珍惜自己的声誉,招生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就越高,黑箱操作、黑幕也就越少。厦门大学每年录取那么多的二本普通院校的学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另外,报考名校,每个系招生人数通常比一般院校来得多。

尤其是这两年来研究生扩招,人数又增加不少。更有好处的是,如果你报的那个专业太热门,你的分数过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名次不够的话,你很有可能被调剂到本系其它专业中。

因为所考的科目,试题都基本差不多。实在不行了,推荐到另外的普通学校,你的竞争力比别的学校调剂过来的人无疑要大得多。而且名校一般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好一些,到时候分数够的人多时,可以申请多招些名额,很方便。

总而言之,在某些方面考生回旋的余地大多了。总之,不管是在考研的哪个环节上,不管是在收集信息和考试准备过程中,还是在录取时的透明公开性上,考名校都比较有利,实在没有理由不去追逐你高考时没有实现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0

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是比较难的。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77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3.6%(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363人,占85.1%。

厦门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7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青年学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2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

以上内容参考 厦门大学——学校简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23

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有多难:

1、名校的招生信息获取上存在优势考研很多时候打的是信息战,整个研究生考试中,寻找研究生招生信息都要比复习课本要重要得多。这些信息,对于部分学校来说有些能从招生简章上获得,但其它更重要、更核心的信息,比如,历年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录取最低分数等等,就很难获得了。

厦门大学这些信息比一般学校就充分得多,除了招生简章,还有详细的招生专业目录,各院系研究生招生人数计划,甚至在18年还公布了14到18届研究生详细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录取分数等信息。

2、名校考研试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很多同学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像厦门大学这样的名校,其研究生考试出题是否比较难?这里就给大家分析分析:首先,考研公共课试卷是全国统一命题,难度对大家是一样的。

其次,专业课方面,各个学校自己命题,不过考研的试题量一般不大,比如文科,很多专业课的考试甚至只有5、6道论述题。即使有命题解释、填空,选择、简答等题目,题目的数量也不会太多,和高考比起来,你一定会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其考研难度在于考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

再者,不仅题量少,从对知识考察的广泛性,细致性,理解的深度,灵活运用,综合的能力方面,考研也都远远不能和高考相比。考研考察的是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导师挑选的其实就是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其它方面他有自信自己可以教好。

所以,即使名校在考察基础方面比一般学校深一些,它也不会给考生造成太大的障碍。二大家也许不知道,有时候一般学校的试题更“难”一些。比如说,某位老师出的题目的答案只能在他自己写的现在很难再找到的书中找到,或者,他只承认他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

不按这个观点写答案就不给分,而这个观点只在最近他自己新发表的论文中表述。而且这一个题目的分数就是50分,那么想一下,你丢掉这50分的可能性该有多大。这种情况很多是因为导师已经有了属意的准弟子,为了降低他的入学难度而为他量身定做的。

3、录取比例不是你退缩的理由,厦门大学研究生录取比例低,有些专业的报考录取比例甚至达到20:1的程度。前面说了试题的难度不应该是障碍,那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被录取呢?很多人都会把报名人数那么多录取人数却那么少当做借口。

事实上当你决定考研,如果抱着的是要多少人不如你而不是你本身就应该跻身于前几名的心态,你已经先输了几分。考研所考的科目中专业课是单独命题,而厦大近几年也不提供指定参考教材,如果你在这些信息都掌握得比较完全,材料都找到了,花一定的工夫,是一定能考上厦门大学的。

在报考过程中,可以说很多人不是因为录取比例太低或者自己水平不够而没有考上。大部分主要是因为信息材料不完全而导致的失败,考研中需要很多自己去寻找的信息和材料。

这些信息和材料的作用有时比努力读书更重要,不完整的话几乎肯定会导致失败。所以,与其纠结于报考人数是100人还是10人,不如实际点考虑一下你能在信息和材料方面获取到怎样的优势。

4、录取存在不公平率更低由于名校的招生总是处于众人瞩目的焦点,有时候他们也会感觉到来自各个方面舆论的压力。在录取过程中,就会有所顾忌,不敢太过份,这就给“穷人”留下了点活路。

事实上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名校,就会越珍惜自己的声誉,招生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就越高,黑箱操作、黑幕也就越少。厦门大学每年录取那么多的二本普通院校的学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另外,报考名校,每个系招生人数通常比一般院校来得多。

尤其是这两年来研究生扩招,人数又增加不少。更有好处的是,如果你报的那个专业太热门,你的分数过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名次不够的话,你很有可能被调剂到本系其它专业中。

因为所考的科目,试题都基本差不多。实在不行了,推荐到另外的普通学校,你的竞争力比别的学校调剂过来的人无疑要大得多。而且名校一般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好一些,到时候分数够的人多时,可以申请多招些名额,很方便。

总而言之,在某些方面考生回旋的余地大多了。总之,不管是在考研的哪个环节上,不管是在收集信息和考试准备过程中,还是在录取时的透明公开性上,考名校都比较有利,实在没有理由不去追逐你高考时没有实现的愿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