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

如题所述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向社会成员传导和灌输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途经。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其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统治阶 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往往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向社会成员传导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从形成开始,就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步入新时代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都发生深刻变革。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出现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思想也受之改变,然而有的人趁机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 有人怀疑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 有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等等。
本人并非是否定不同于“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这一观点的言论,然而“淡化意识形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 巨大冲击, 甚至危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不能跌入“淡化意识 形态”的陷阱。苏共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 于淡化意识形态,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我们要引以为戒, 吸取苏联在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吸收他国优处时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做出了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大致可分为两类观点:一是一元本质说,如“政治性”说、“阶级利益性”说、“转化论”说、“灌输论”说、“人学论”说等;二是两重本质说,如“社会政治属性与经济管理属性”说、“政治属性与非政治属性”说、“政治性与科学性”说等。①这些观点虽然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由于观点不一,所以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

  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它是类的本质,是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第二,它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第三,它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根本属性。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之所以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是因为三个条件都必不可少,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准确地把握本质。

  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而事物的属性也即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因为只有这一属性才满足了上述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通、最稳定的属性。世界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千差万别,但意识形态性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具有的属性。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必须首先了解意识形态的含义。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阶级意识,其本质特性在于阶级性。由于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因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所以,人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把意识形态性叫做阶级性,把非意识形态性叫做非阶级性或社会性。在意识形态诸形式中,由于政治最能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所以政治是核心、是主导,而其他形式只有与政治或统治阶级的要求相联系(相一致或相冲突),才会具有意识形态性,否则就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有人也把意识形态性称作政治性。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宜用“阶级性”或“政治性”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而使用“意识形态性”呢?这是因为,虽然阶级性和政治性是意识形态的主导属性,但阶级性和政治性主要体现了政治教育的本质,却难以体现意识形态中所包含的受政治制约的思想、道德等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同时,这也有助于避免把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内容,毕竟政治教育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意识形态性则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而且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共同属性。
第2个回答  2020-11-11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的认识问题,但是认识问题的目的却在于解决问题,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提高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任务,有建构人们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是非观念的任务,但是更重要的任务却在于提高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能力,在于提高人民的道德实践能力,通过个人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向于人的社会实践,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的重要特点。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毛泽东在他的哲学名著《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
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认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实践包括改造自己和改造社会,人们通过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改造自身,然后改造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性和正面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积极的、健康的精神文化,促进个人改造与发展,促进社会的改造与发展。

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合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的开发,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定位、主客体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具体改进,从而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寻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造自身与改造社会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形成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
纵观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满腔热忱,宣传革命思想、革命理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等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先进文化的典型,也是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和积极宣传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持久战思想、全民抗战思想等成为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胜日本法西斯强盗、寻求民族解放的精神动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宣传的争取民主、争取和平的政治主张,以及新民主主义土地政策、建设思想的宣传,毫无疑问也成了人民解放的驱动力量。

建国初期,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推动全国范围内抗美援朝运动的精神动力,也是志愿军战士以劣势装备战胜强大敌人的重要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提升人的实践能力,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传授正确的价值理念,存进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伦理观;传授心理健康方法,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发展。
传授知识、观念、思想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受教育者达成某种认识、形成某种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人的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的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第3个回答  2020-11-11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主要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具体化。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依据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党员、群众的思想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系统教育。系统教育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纪律教育等。要把党性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内容贯穿在系统教育之中,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教育有利于帮助人们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使之运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有利于帮助人们增强党性信念,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日常教育。日常教育就是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利益关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技术教育等。进行日常教育,对于正确理解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遵守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需的思想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