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5大心理需求是什么

如题所述

如果大家认同前面所说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他们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将决定一个企业市场营销的效果这个观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从哪里入手,如何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一是消费者在消费了本企业的产品之后感到满意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二是消费者在消费了本企业的产品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三是消费者在消费了竞争对手的产品之后感到满意的三个方面是什么?四是消费者在消费了竞争对手的产品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五是消费者有需要但是并未消费的主要原因或顾虑是什么?   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非常实用,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在考虑的事情。本人认为简单与实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每个职业经理人的主要职责之一。但是要真正做好这件事,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大量的用户访问,信息收集与整理。只有走出去,请进来,与用户和潜在用户频繁接触,才能找到感觉,把握消费者的“脉搏”,从而为建立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奠定基础。当然用户访问得到的数据必须把看起来零散,模糊的需求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归纳总结出来,以便在企业内形成共识,为制订企业战略服务。  上述五个问题的答案除了为制订战略服务外,还有很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后面我们要讲的产品定义的素材,或者说是企业“ 创新”的源泉。大家都知道没 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就必然受制于人,随波逐流,失去竞争的主动权。但是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创新。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后面反复提到,因为这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归纳一下上述五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会得出另外一个新的结论,即消费者非买不可(某类产品或某企业产品〕的理由是什么?  一个产品是否有吸引力,有竞争力,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认为他们的产品物美价廉,但是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市场份额。这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完整产品的问题,有从里往外看与从外往里看的问题,还有前面讲过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问题。我们在这里先不探讨完整产品的问题,因为在后面会详细介绍。那么什么是从里往外看与从外往里看哪,我们看一个例子。这是有关某东欧国家滑雪场的两份资料。一份资料是滑雪场印制的宣传资料,另外一份是国外记者写的报道。  滑雪场印制的宣传资料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一年有150 天大雪覆盖,具有绝妙的滑雪坡度。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国际滑雪健将光临,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时髦的滑雪胜地,山上有很多舒适的旅馆,诱人的餐馆和各种娱乐设施,日夜开放。这里距某大城市只有50公里,交通便利,几十年来受到男女老少的普遍欢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可以与瑞士和法国的旅游胜地比美。快来吧,我们欢迎您!  另外一份国外记者写的报道这样描述:这是一个好客的地方,是不富裕的工薪阶层享受物美价廉的滑雪和阳光的胜地,游客来自周围发达的国家。尽管当地政府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该旅游胜地的设施却不尽人意,外表华丽的旅馆提供了有限的舒适,缺水,电话出故障,糟糕的前台,态度恶劣的服务员,不干净的房间等等。总之,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连最低要求都达不到。  两者差距之大令人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哪?因为滑雪场印制的资料是典型的从里往外看,自己认为自己的产品如何好,有宣传的成份。而国外记者的报道是从外往里看,是亲身体验过之后的认识。另外双方的差异还体现在以什么标准来看,标准低的人认为很好的服务在标准高的人看来就很糟糕,所以理解目标客户群的需要和期望值是市场营销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垄断性行业的企业〕中也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与企业间沟通的“鸿沟”。所以说企业最忌讳的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不妨尝试一下换位思考,这样有助于把握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几年来,随着传播渠道的不断丰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变得五花八门,形成了很多内容形态流行:短视频,H5,条漫...... 2次传播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大量的爆款视频,文章等不断霸屏着每个人的手机屏幕,引起强烈跟风,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带来流量上的惊喜。数据效果的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其营销手段是否真的抓住了用户的心理。不管内容本身,产品形态,还是运营策略,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用户心理”是重中之重。那些口碑良好,并形成一定规模传播的作品,大多基于以下5种心理效应。

    波纹效应
    举个例子的话,运用到营销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该计划发动黄晓明、徐静蕾、张天爱等明星在北上广的公共交通(地铁、航班、顺风车)途中丢书,号召关注内心世界。

2. 罗斯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讲究正向的激励。 品牌通过对用户的夸赞与认同,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了达到他人的高预期,用户也会努力的去完成目标。
3. 锚定效应
这种营销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诱饵一定没有真卖点实惠,这样两相对比,用户自然觉得“捡了大便宜”。

4.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其实利用的是消费者损失厌恶心理,多只人们会给予已经拥有的,即将逝去的东西更高的评价,极力想要挽留哪些将会失去的机会。
这种话术会让消费者产生焦急和紧张感,用户害怕措施优惠,纷纷购买与分享

5. 阿西效应
阿西效应在营销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营造“大多数人都在做”的意见环境,比如喜茶门口的排队长龙、优衣库 X KAWS款产品3秒被抢空……

第2个回答  2013-07-10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可以分为几大类:
  (1)环境因素,如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2)刺激因素,如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款式、服务、广告、购买方便与否等;
  (3)消费者个人及心理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和个性等因素。其中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因为不能直接看到,又被称作黑箱。而刺激因素则由企业出发,然后被输入消费者黑箱,经过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变为有关购买的决策输出。
  心理因素包括:
  ①动机。任何购买活动总是受着一定的动机所支配,这种来自于消费者内部的动力反应了消费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要。
  ②感觉与知觉。两个具有同样动机的消费者,会因为各自的感觉和知觉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购买决策。
  ③学习。学习是一种由经验引起的个人行为相对持久变化的心理过程,是消费者通过使用、练习或观察等实践,逐步获得和积累经验,并根据经验调整购买行为的过程。企业应创造条件,帮助消费者完成学习过程。 
  ④信念与态度。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形成了信念和态度,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其未来的购买行为,企业最好改变自己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已有的态度,而不是去试图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