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多长时间?

如题所述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花了数十年。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扩展资料: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0

十年左右。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差事。曹雪芹出生在金陵,少年时代度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道中落,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创作历时10年左右。

扩展资料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艰辛过程:

由于家道中落,早曹雪芹写书时,他的生活应该是困苦,当时他生活在他的一个仆人家中,死时以一张草席裹尸。

由于《红楼梦》在创作时期大约在雍正至乾隆年间,写的是康熙——雍正年间的事,书中映射当时社会,所以这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及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袴”,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掾,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一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7

十年左右。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差事。曹雪芹出生在金陵,少年时代度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道中落,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创作历时10年左右。

扩展资料: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艰辛过程:

由于家道中落,早曹雪芹写书时,他的生活应该是困苦,当时他生活在他的一个仆人家中,死时以一张草席裹尸。

由于《红楼梦》在创作时期大约在雍正至乾隆年间,写的是康熙——雍正年间的事,书中映射当时社会,所以这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及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袴”,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掾,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一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曹雪芹曾写“我也曾金堂玉马,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俯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俯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23
曹雪芹用了近十年才写完了《红楼梦》,然后进行反复修改,前后修改了五次。可他对书的后四十回总是不太满意,于是就将书稿的前八十回拿给亲朋好友看,谁知不久就传抄开了,而那后四十回却一直在修改之中。这时候他的身子骨越来越差了,不久就去世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1
10年。
在甲戌本《红楼梦》前面有一篇“凡例”,凡例最后有一首七律诗,其中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两句,表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艰辛。当然这首诗的作者没有定论,大部分人认为是曹雪芹的自题诗,也有很多人认为作者应该是脂研斋。在原著正文中,作者也说是“披阅十年,增删五次”,没有说创作,只说“披阅”“增删”,应该是作者的一种自谦的说法。当然说是创作了十年只是成数,有可能是十一、二年,也可能是八、九年,不会是正巧十年。
《红楼梦》凡例
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