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些理论放在现实当中就跟扯淡一样

如题所述

不懂别装懂!
佛教的理论是理论,思想是思想!
佛教的经论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那就是根、道、果。
“根”,是指理论基础,熟悉理论知识,懂得理论讲的是什么。
“道”,是指认知这个理论基础的智慧。聪明才智不叫智慧,看待问题能有正确的见地,能有正确的思维,这才叫智慧。
“果”,是指这种智慧所带来的结果。
佛教的经书千种万种,传入中国的经书更数之不尽,因为文字不通,传来时很多翻译都翻译错了,或者多了个人见解,或者少了几个字,别说印度的经书传入我们中原和传入西藏的经书更不一样,就连我们现在的文字和古代的都不一样了。
你拿我们现代的思维去读古代知乎者也翻译出来的经书?
还是你拿我们中原的思维去读解西藏翻译过来的经书?
所以说,传入中国最正统,最齐全的经书,就属玄奘大师翻译的经书。
那个版本不同的经书,读起来当然是另一个样子,就好比一部电视剧,中国内地版的和港澳台湾版的不一样,和缅甸越南版的更不一样,他们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符合他们的国情,都会做一定的修改,更别说佛教的经书的。
佛教的理论和思想就是从经书读出来了,佛教为什么要论佛法?为什么要辩佛理?寺庙与寺庙之间,佛教学院与佛教学院之间为什么要交流?
还不就是因为佛教的经书太多了,版本太多了,翻译时被掺入私货的经书太多了!
所以读解理论时,理论是理论,思想是思想,理论正确,那么就学习它的思想,理论有误解时,或者残缺时就要辩论,要向师傅求教,例如我们现在很多经书阐述的核心思想就是空性,古代的经书不是这样的,古代的经书掺杂太多的私货,最典型的就是要为了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所以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学经书里的知识,而不是学经书里的理论,更不是学经书里的思想,理论和思想只不过是帮助调整我们自心的一个技巧。
我们过多的关注理论,心和法就会越离越远,我们应该专注的不是过多的理论,而是怎么把这些理论拿来用,拿来实用,拿来证悟,而不是把理论放在脑子里,如果像楼主你这样把理论放在脑子里,你就会越来越糊涂,因为你的心与法不对等了,俗话说的就是不对线,不在同一频道了,这样你的疑惑就会越来越多。
修行修行!
我们修的不是心,是精进如理的去做,是精进的去认识空性。
我们行的不是走,不是盘坐,不是禅定,也不是做什么拜佛烧香的仪式,而是以般若的智慧去证悟甚深的空性。
用佛教术语就是用“道”体悟“根”,根就是空性,就是很多经书里面的理论,这是用我们的智慧去验证经书里的理论,不是从理论获得智慧,懂吗?
如果你真读过佛教的经文,那么你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就是说明你没熟读,没熟读又怎么知道佛教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6
学习任何一个东西也都是一样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时候都会有种种困难,这个是认识规律的问题。不要急着开口说人家不对,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研究明白?何况有些内容是不是佛教的还不一定。追问

永远实践不了怎么办呢

追答

比如说呢?

追问

这个空

凡是所相皆是虚妄

追答

你怎么理解的“空”“凡是所相皆是虚妄”?

追问

我解释不了

我要能解释还会问吗

人善被人欺

追答

我是心平气和的来跟你说,没有要欺负你。

你没有理解,怎么能说实践不了呢?又怎么实践呢?
佛法是信、解、行、证。是讲求实践检验的,信了佛说的,接下来要深入去理解佛说的意思,经文的意思,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证到佛的境界。这个经过历史上很多人的实践检验,经得起检验的。

学一个东西应该有个虚心的态度么,不理解就应该去加深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还说人家不对,这个恐怕思路不太对。
佛法的空是最难解,也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东西,关于这个有种种误解。不下一番功夫,不多看看人家怎么解释,光靠自己很难搞明白。
我只提供个线索,空不是空无所有,空是妄念本空,空是空我执、法执。我执、法执(执着有个我,有个法),这个是根本的错误所在,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怎么能轻易就搞清楚了,轻易就破除掉了?
推荐你读一读:
徐恒志居士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实践佛法》《学般若 化二执》等文章(都收录在《般若花》这本书中),徐老也有金刚经的讲解。
另外如果想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在生活中,推荐看《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希望能有帮助。

追问

就像你说的如果不接触色相怎么去了解它攻破它难道要躲避格格不入吗

我理解的空是什么都没了

我实践过根本行不了

人不人情往来与外界交流有欲望根本容不下来

追答

谁说不接触色相,是你自己的理解,还是佛说的?
何况 想不接触色相又如何做得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消极丧气的话,而是佛证到的境界。或者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法不是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大智慧看破虚妄的假象,“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借用儒家《大学》里的一个词“格物致知”,如何是格物?就是看破虚妄的假象。
这个现在这样说,估计你还是不能接受,需要慢慢研究。
或者说,要是没有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事情?还不是人思想的问题?
或者说,如果我死了,现在种种事情烦恼和“我”还有什么关系?“我”在哪里?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也不是丧气话,佛说的是世间的真实情况,我们世界的一切一切有逃得出这句话的么?什么还不是暂时的,出生,暂住,然后渐渐坏的,消灭,最后变成其他的东西?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这样,那你说这个东西在哪?我在哪?对不对,都是暂时的现象,不是永恒的。
另外,任何一个东西都是其他东西组成的,比如我,肉体都是自然界的元素,思想都是从别处学来的,到底我的本质是什么?只不过就是个假名,为了方便起个名称,有什么本质?

追问

问题是懂都懂做不到

话好说

接触色相就贪欲

追答

没那么简单啊,所以要修行啊。
我们每天都在练习贪嗔痴,练了多久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想转回去,谈何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佛教有那么多法门,有持戒,诵经,有持咒,有念佛,有打坐参禅等等。要学佛,也要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调伏这颗心。

就像你得了病,不吃药能行么?何况思想根本上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起心动念都是这个,怎么能那么容易?如果不每天修佛法多于修贪嗔痴,那个是没有希望转变的。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
推荐你看看徐恒志大德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般若花》),元音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说的很明白,道理和实践方法都讲的很清楚,我之前也是入不了门,看了两位大德的书受益匪浅。另外《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好好读,就是教你怎么在生活中修,怎么在事情上用心磨炼。

补充上面没说完的:

空也不是空无所有,这个是佛所反对的“断灭空”,都是不对的。
可以多读读《六祖坛经》,“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是印光大师的“敦伦尽分分,闲邪存诚”,该尽的义务都要尽,需要除的是自心的分别执着烦恼。常读的经论,你都没有好好读读,都是自己的意思,这是学佛很忌讳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消极丧气的话,而是佛证到的境界。或者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不是什么也没有,是要破除我们内心对物质对我的执着。

追问

佛祖有预示到今天科学的兴起

追答

这个不知道,佛不搞这个,佛只管让你破除烦恼

追问

是应该抓住现实还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追答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实名真现实”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无缥缈?这个是佛法要深入的问题,佛法的认识要颠覆我们的观念的。真正把佛说的理搞清楚就不会有疑惑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事都是虚无缥缈,真正真实的是每个人的本有的佛性,可是我们习气深重,习惯性的抓这些生生灭灭的抓不住的东西。要打破在这些习气,就能回归本性。

南怀瑾说,人一生都在自欺欺人被人欺。都在捕风捉影,水中捞月。忙了一辈子,辛辛苦苦,死了一个带你走,把一身习气业障带走。

死了一个带不走

可是也不是一辈子什么也不做,打成有六度万行,都是通过这些来除习气,去我法二执,自利利他。

大乘佛教的六度万行

追问

大乘佛教就是个二手教材

嗅觉是不是真的

怎么幻影

闻到臭味说是没有闻到吗

追答

如果说嗅到说没有嗅到,那是妄语。可是这个转瞬即逝,留不住,所以说幻。就像化学反应一样。

追问

那这个就很好理解了

没有那么故弄玄虚

追答

佛法本来没有很玄虚,只是误解太多,注解太多,让人迷惑。

追问

说到底人还是无法摆脱因果就是世俗的命运

摆脱的了人类活就灭迹了

追答

从佛法看,一切都是平等。
人身和山河大地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人身不过是各种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现象,转瞬即逝,就像大海里的一个水泡一样,水泡破了要回归大海。
世间的事事物物也都如此,都是生住异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可是人心不平等,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外面是非我。
认为我的思想我的感受我的身体重要,外界不重要,这就不平等,产生对立分别,这个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个观念会带来种种问题。

追问

那人是谁创造的呢

这种人心不平等又是谁造的

追答

人心若平等了,本性就恢复了。本性不生不灭。

本性都是一样平等,一样圆满,清净,执着了这个小我就产生了这些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