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课文有几个多音字是那几个

如题所述

有三个

一、的
1、的 [dí]~情。~真。~证。
2、的 [dì]~确。有~放矢。众矢之~。目~
3、的 [de]美丽~。
二、没
1、没 [méi]~有。~用。~关系。~词儿。~精打采。~心~肺。
2、没 [mò]沉~。~顶之灾。
三、着
1、着 [zhuó]穿~。穿红~绿。~装
2、着 [zháo]~边。上不~天,下不~地。
3、着 [zhāo]~法。~数。
4、着 [zhe]走~。开~会。

扩展资料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多音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1

1、的:的 [dí]~情。~真。~证;的 [dì]~确。有~放矢。众矢之~。目~;的 [de]美丽~。

2、没;没 [méi]~有。~用。~关系。~词儿。~精打采。~心~肺。;没 [mò]沉~。~顶之灾。

3、着:着 [zhuó]穿~。穿红~绿。~装;着 [zháo]~边。上不~天,下不~地。;着 [zhāo]~法。~数;着 [zhe]走~。开~会。

扩展资料 :

《稻草人》展现了人民的苦难,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从叶圣陶童话的基调看,多数童话都采用了民间故事中常用的反复变奏手法。虽然其童话中包括童话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多数细节描写都以写实为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写实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写实,在一般童话中很难找到。

从叶圣陶童话的构思看,他的童话主要师承安徒生和王尔德,带有泰戈尔散文诗的浪漫色彩,却另有他自己的特色。其中,《稻草人》有如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尽管如此,叶圣陶童话却具有王尔德童话所缺乏的浓烈乡土气息,比安徒生童话更强烈的思辨精神。

从叶圣陶童话的主题看,《稻草人》表现两种生活观念冲突及冲突后的绝望。

从叶圣陶童话的思想看,《稻草人》的优点是唯美和讽刺,均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从叶圣陶童话的写法看,文字迂回曲折,优美细腻,写实与讽刺并重,艺术成就并不在作者的小说之下。这些童话中,除逼真的写实外,最令人惊叹的就是旁敲侧击式的讽刺手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稻草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07
《稻草人》一文中的多音字如下:


的 [dí]~情。~真。~证。
的 [dì]~确。有~放矢。众矢之~。目~
的 [de]美丽~。

没 [méi]~有。~用。~关系。~词儿。~精打采。~心~肺。
没 [mò]沉~。~顶之灾。

着 [zhuó]穿~。穿红~绿。~装
着 [zháo]~边。上不~天,下不~地。
着 [zhāo]~法。~数。
着 [zhe]走~。开~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