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考文言文复习效率

如题所述

面对考试,每个学生都会全力以赴,会利用一切时间来复习。一般来说,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效果越明显。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两面性,复习的时间和成果不成比例的情况往往有之。从目前中考文言文的命题来看,有一定的范围和要求,要在文言文阅读上得到高分还是可能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学会分析,重视方法。其实,任何复习都是有一定技巧的,文言文复习更是如此。
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复习效率呢?
我们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战在即,信息第一。海南中考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试情况以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海南的中考,古文阅读考的都是课内内容。主要题型有默写(放在积累与运用中)、语音、文学常识、实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文学常识题一般只考朝代、篇目、作者或者出处等。实词解释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大多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相关范围是120个常用实词。句子翻译一般以关键句、中心句或者描写很有特点的句子为主。课文内容一般考内容的分析、中心的归纳或得到的启示。
对于文言文,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上,因此,复习时应该要直奔目的,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着手,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中考的竞争中能脱颖而出。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几点浅见。
一、复习目标要明确。
1、明确复习范围,把握复习重点
根据当年中考信息,在复习文言文时就必须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大对易考文言篇章的背诵,强化对易考词句的识记。甚至是一些主观性的谈启发启示类的试题,也能归纳出相对固定的答案。明确了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后,那就想法设法地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2、明确复习内容,细化复习过程。
带领学生明确每篇文言文的考察内容和方向,抓好知识积累关。我浏览了近三年全国的文言文考题,对六册课本中每篇文言文考查的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复习起来增强针对性,也便于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童趣》等篇目考查的方向除词句翻译之外主要是内容的理解与课外知识的迁移,而像《论语》这样的文章考查的方向主要是背诵默写,这样对每一篇课文明确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紧扣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对于重点备战篇目,应逐文进行训练,设置考题或中招题的变式一一操练。该掌握的内容(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应掌握的词语、翻译的句子、应理解的句子、应把握的内容与写法一一练到)
二、复习过程要开放。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我们备课组把文言文的复习分成这样几个一切,读准课文——背诵注释——翻译全文——阅读导读——中考演练——听写测试“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
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课文内容“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三、练习选择要适度。
带领学生梳理回顾了课本知识之后,要想让这个地基打得更扎实一些,巩固复习效果,适量的练习必不可少。选用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进行针对性的巩固,从点到面,全方位掌握,把握解题规律。
练习应具有典型性,合乎情境设置。教师心中有数,哪些地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哪些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哪些是经常考到的,帮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出题的原则一是要有系统性,即根据考试的范围、要求和复习目标,按知识板块设置题目。要注意到知识的涵盖面,以提高复习的效率。二是要有针对性, 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即针对该篇课文易考察的方向以及该篇文章的精华部分,要保证让学生有做必有收获.三是要有典型性, 指的是既要注意到训练材料对知识点的涵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寻求规律,掌握方法。如句子翻译的复习题目,应选择文中的名句,主旨句,关键句或者是有特殊句意词语和句式的句子,如《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狱”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意思是”案件”。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句子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学生很容易翻译成”再一次”。又如文章语段的阅读训练,在命题时要力求考虑到内容、写法、语言等多种角度。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
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阅读题只要复习材料典型,就能“以一当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的讲评千万不能只对答案,搞题题过堂,更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缺乏综合、归纳和提炼。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加以分析,并进行归纳。不然练习过后,学生该怎么错还怎么错。不要从头到尾地逐个讲评,学生会的就不要再讲、要抓住疑点、难点和重点等深耕细作,让学生准备一个“问题卡”,集中错题,进行反思。教师针对错题实施反馈性训练,查漏补短。通过练习和讲评,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强化练习,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
四、学生疲劳要调节。
虽然有全面系统的复习,有详尽细致的资料,但我们在复习过程当中更都有种“摊大买卖小”无措感:一来文言在试卷中的比重虽重但涉及到课文的却不多;二来文言知识点很多,要整理起来,也不是区区几堂课就能完成的。三来复习时如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虽然老师和同学都在"鞠躬尽瘁",但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会导致复习效率低下但长时间这样单调的复习下去,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厌烦情绪,复习效果差。几经反复,我将复习的重点放在怎样小设妙招,激活课堂,缓解调节学生的疲劳程度上.让学生感觉文言文复习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
1、要让学生甘于埋首枯燥之中。学生对文言文厌烦,让学生产生这种恒久的学习热情,才能学好它。我们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育:第一,从理性上说,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第二,从实用角度来说,文言文是与其他同学拉开距离的一道大题。第三,可从别校的复习安排来强化学生对它的重视。
2、尽量于枯燥中激发学习的趣味。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尽量在复习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作法是:第一,以情激趣。“情”是指课文内在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大多文言名篇,至今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笔墨中饱蘸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复习时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让文章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这种兴趣来自教材本身,往往是深沉而持久的,教学时要充分注意这个特点,通过讲、读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读李密《出师表》这文章时就可以用古人的评论“读诸葛亮《出师表》不落泪者不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情感的认同和共鸣,走进文本。第二,以文激趣。“文”是指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观点的提炼,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烫手山芋,师生都是想吃却又不好吃,而文言文的典范性和文化深层内涵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如何确实以文言文为写作素材积累和观点提炼的突破口是在文言文复习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复习《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积累景物描写的方法,为学生作文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