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礼仪中的宴会四面座位以什么为尊,其次是什么

如题所述

面向南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

其次右边,就是面向西其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

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扩展资料:

春节聚会,古人的座次规矩,不懂得可让人笑话了 

按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规矩要讲究的。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个位置,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南为尊,北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国之君主的座位,必须坐北朝南。其实我国古代的礼节,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来说,皇上以南面作为独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称尊,北面称臣。

而主宾之礼则取东西方向,出于对宾客的尊敬,主人自坐东位;而让客人坐西位,即面东而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儿了。这个正座儿,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一定要留给家中辈分最高的人物。

当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来区分座次,而是将座席面对门的位置定为上席。同席时,应以长辈、领导让为上席,背对门的位置为下席,一般为晚辈的席位,左右为普通席位,可由主人安排就座。

在注重礼节的中国历史上,对于座次也多有记载。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自己面东而坐在尊位上,藐视其他的军吏,将夸夸其谈、狂妄自大的赵括刻画得活灵活现。

再如《汉书·王陵传》记载,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让使者看到自己对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想来招降王陵。由此可见,在室内坐西面东是上座。所以古人将宾客和老师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当然在过去,“西席”还有着其他指代意义。如古典文学作品里也常把老师称为“西席”。唐代柳宗元有诗曰:“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红楼梦》第二回中写道:“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说:“申祥甫连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该敬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另外在民间有一副对联赞美老师教育有方,得意门生遍布乡里:“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座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8

古代礼仪中的宴会四面座位以面向南为尊,其次右边,就是面向西其次。

古人的宅院结构为前堂后室,欲入室必先登堂。堂是坐北朝南的,在堂上聚会就以朝南为尊。室之门开在东边的,在后室中聚会,就以坐西朝东为最尊。

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道:“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意思是说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被君王拜授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

古代的向位,不是随便安排的,它的根据就是阴阳。东、南、左为阳;西、北、右为阴。人以阳为贵,神鬼以阴为上。行礼时候堂上设席,神以西为上,人以东为上。如果坐席是东向或西向的话,神应该以南为贵,人则以北为贵。

扩展资料

古代宴会礼仪

宴会在宾礼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因此宴会也不局限于宾礼活动中,《仪礼》中就有“乡饮酒礼”、“燕礼”、“公食大夫礼”,都是指不同宴会的场合中所应遵从的礼节。

宴会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迎宾和座次了,这方面的礼数相当繁琐,其原因是因为古人特别讲尊卑之别造成的。

就迎宾之礼来说,如果主人与客人的地位尊卑相同的话,那么他要到大门外边去迎接;如果主人身份要尊于客人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在门内迎接。如果是君臣之间,那么都只需要站在房屋门口的台阶上,君主要是在这里,臣子还要向台阶下降一级。因为古代的房屋都是建在台上的,出门就有台阶。

进门的时候也有礼节,宾客要从左边的门进,主人则从右边的门进,要让主人先进门。如果是大臣见了帝王,则应从右门,意思是臣子不能以宾客的身份自居,因为凡宾客都是要受到尊敬的,而帝王的情况是最特殊的。进门后还有“三揖”的礼节,即曲揖、北面揖和当碑揖。

古代正式的会见是在宗庙中的,这是庭院最尊崇的地方,供奉着祖先的地方,凡家族最重要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也相当于一家之公共场所。后来演变为正屋,祠堂则另辟地方。所谓的三让是指到庙门之前的台阶时,要相互谦让三次。之后,如果尊卑相同时,则要一起上,如果尊卑有别,则尊者先。

送客的时候主人送于门外,要拜两次,客人不需要答拜,但客人离开前行时,不应该回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宾礼 古人待客规矩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座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9

古代礼仪中的宴会四面座位以面向南为尊,其次右边,就是面向西其次。

古人的宅院结构为前堂后室,欲入室必先登堂。堂是坐北朝南的,在堂上聚会就以朝南为尊。室之门开在东边的,在后室中聚会,就以坐西朝东为最尊。

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道:“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意思是说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被君王拜授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

古代的向位,不是随便安排的,它的根据就是阴阳。东、南、左为阳;西、北、右为阴。人以阳为贵,神鬼以阴为上。行礼时候堂上设席,神以西为上,人以东为上。如果坐席是东向或西向的话,神应该以南为贵,人则以北为贵。

扩展资料

古代宴会礼仪

菜肴的摆放

在古代摆放菜肴也必须要按照礼的要求。《礼记·曲礼》就有一段关于怎么摆放菜肴的内容。凡是陈设餐食,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饭食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右手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料放近些,葱等伴料放旁边。

酒浆等饮料与羹汤放在同一方向。你以为这就很复杂了吗?《礼记·少仪》还有更详细的记载,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则鱼尾对着客人;冬天鱼肚向着客人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客人右方。

进食之礼

用饭过程中的礼仪可谓是整个用餐礼仪的重头戏了,有一套完整且繁杂的程序。和大家一起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饭放在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得吃的啧啧作响,不得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与狗。

吃饭完毕,客人应该起身收拾桌子上腌渍食物的碟子交给前来收拾的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座次

中国网——宾礼古人待客规矩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第4个回答  2013-07-07
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 ,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就缘于他于沛县令的“重客”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坐上坐”。当时还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这种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的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是一规范:“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此即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着是指的“室”内设宴的座礼。而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以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1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顺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就一张餐台的具体座位来说,目前中餐通行的规范是:主人座于上方的正中,主宾在其右,副主宾居其左,其他与宴者依次按从右至左、从上向下排列,如图一示:

图一 1
2 3 1.第一主人 3.夫人或副主宾

7 8 2.主宾 4.第二主人

9 10 5、6.副主宾 7-10.陪同等

6 5

4



台湾等省区的流行模式则如图二、图三所示:

图二(单一主人)

1

2 3 1.主宾

4 5 2-11.宾客依次排列
12.主人
6 7

8 9

10 11

12



图三(男女主人)

1

3 2 1.主宾

5 4 2-10.宾客依次排列

7 6 11.男主人

9 8 12.女主人

11 10

12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