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王爵封国中,赵国和代国在地域上有何区别?

有的书上描述只是都城不同,但是《史记 外戚世家》: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望高人详解,谢谢!

极战国时期,赵国曾经吞灭代国和中山国,疆域最盛时包括今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中部和北部、内蒙南部、陕西北端直至宁夏一小部分。西汉时期,赵国封地由大渐小,初期大致与战国后期的区域相同,以后随着汉中央政府削藩政策的实施,故赵区域内相继裂封出中山国、河间国、广川国、常山国等。至西汉末,赵国封域内仅剩赵国、易阳、襄国、柏人四县。所以,战国至西汉时期赵地的具体范围因时而异。与此相对应,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古代文献对赵地一语的具体运用便有了不同的空间含义,它有时泛指整个赵国控制的疆域;有时赵、代并称(如《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胡寇,大与赵、代俗相类”即是赵、代并称。),赵地特指赵国盛时疆域的东南部地区,即今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代地特指赵国盛时疆域的西北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6
赵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8年,领土大致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定都邯郸(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13-07-06
春秋时代末期,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活跃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这就是代国。 远在商周时期,从商武丁开始到西周文、武、成、康年间,华夏民族国家就接连对称作"西戎"的少数民族集团用兵,沉重打击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恶化了他们的生存环境。西戎的部分部族开始东移迁徙,寻找新的牧场和居地,时间约在公元前11-13世纪,到达冀西北、晋东北一带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戎人与聚居燕北的狄、戎等民族,同属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相似,被史书统称为"北狄"。 赤狄是北狄民族集团的一支,它在北狄集团中先行一步到达今山西东南部。赤狄人勇猛善战,还有骑马射箭、长途奔袭,使中原人望而生畏。赤狄人数次东出太行,不断参与中原民族国家的争端,也曾参与灭邢、灭卫、灭温的军事行动。中原民族的一些国家和家族,曾借助狄师办了自己想做又力所不能的事。到春秋中叶,赤狄活动范围波及今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的广大地区。后来,赤狄内部发生分化、争斗,自削其力,加上晋国兴盛之后的连续征讨,逐渐蚕食赤狄领地,导致赤狄衰败。衰败的赤狄聚拢人马逃向西北,回到代地,与当地原有土著汇合,建起了自己的民族国家。 代地,是中原与北方各民族联系的重要出入口,处于枢纽之地。代地,又是中原民族国家对北方民族用兵的战略要塞,地理位置独特,易守难攻。春秋五霸的晋、战国七雄的赵,几代候、公、王一直企图将代地具为己有,使之成为扩疆夺地的前沿阵地,成为人力、物力、军力集结的后勤营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