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面波包括什么波

如题所述

包括乐夫波、瑞利波。

地震面波是指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主要有纵向滚动传播的乐夫波(Love wave)和横向振动传播的瑞利波(Rayleigh wave)。地震面波是地震时造成地表建筑物破坏的重要原因。

在地球岩层内部传播的地震波叫做地震体波,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为地震纵波(即P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为地震横波(即S波)。一般来说,地震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而地震横波则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地震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横波,所以地震时,在震中附近地震纵波总是先期到达地表,而地震横波往往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冲击振动,接着才感到很强的晃动。

扩展资料:

地震波由三种基本成分组成:纵波、横波和面波。地震的危险主要来自横波,主要表现是“来回摇晃”。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

参考资料:蒙阴县人民政府-什么是地震体波和面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7
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球介质,包括表层的岩石和地球深部物质,都不是完全弹性体,但因地球内部有很高的压力,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大,波动给介质带来的应力和应变是瞬时的,能量的消耗很小,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 一种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称为涨缩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称纵波。另一种成分代表介质的变形,称为畸变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称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远离震源的地方这两种波动就分开,纵波先到,横波次之。因此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在没有边界的均匀无限介质中,只能有P波和S波存在,它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所以叫做体波。

但地球是有限的,有边界的。在界面附近,体波衍生出另一种形式的波,它们只能沿着界面传播,只要离开界面即很快衰减,这种波称为面波。面波有许多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因此常比体波晚到,但振幅往往很大,振动周期较长。如果地震的震源较深,震级较小,则面波就不太发育。

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频散。在完全弹性的平行层介质中,由于各种类型的波的叠加,在地表观察到的面波频散是几何原因造成的。在地球内部,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和非完全弹性,会导致体波的频散,这是物理原因造成的。由于频散,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例如在震源处发出的一个脉冲,在远处就可以散成一个波列。
参考资料: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80573.html
第2个回答  2013-07-07
有两种类型的面波:一种是勒夫波,物质粒子在沿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作水平的前后运动,另一种是瑞利波,物质粒子沿与波传播方向同方向作垂直的前后运动。地震学家利用这些地震波的到达时间来测定地球的内部结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07
纵波和横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