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流程及问题鉴别

如题所述

一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了解求助者的问题,确保求助者了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

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承诺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并说明一旦由心理咨询师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二、心理诊断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这称之为初步印象。基本确定求助者心理活动的薄弱环节,尔后,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当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    咨询师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符合心理咨询的范围,以及咨询师自己能否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如果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或者不是自己心理咨询领域,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到相应机构或者咨询师那里寻求心理咨询。

健康心理评估

1、体验标准: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又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2、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

3、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于分析。

三个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

另外:还有郭念锋10标准可以评价。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常形: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5、确实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6、形成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刺激都是比较强烈的,对于求助者的影响比较大。不能因为其情绪问题持续时间短而简单地当作一般心理问题处理。应该根据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发展,随时做好会诊甚至转诊的准备。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是常形的。

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若已泛化,需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

泛化:痛苦情绪不仅能被最初的刺激引发,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

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以至于对主体从事其他活动产生影响,比如,挨了批评,迁怒于他人;

而泛化是与最初引起情绪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显然,心境的关键在于持续,而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

如果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抑郁情绪中,并且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与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相鉴别。

5、确实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分析痛苦情绪持续间断或不间断地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6、形成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对严重心理问题诊断并不困难,但关键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

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严重心理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六个特点:

1)意识的心理冲突(变形:现实事件相关性,道德)。

2)有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6)有自知力。

冲突的性质:有常形和变形之分。

常形: 与现实事件相关,涉及大家公认的事件。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 :与现实不相关,或鸡毛蒜皮小事。不带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判定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常形不判定。持续三个月以上,且大于等于6分,严重社会功能退化,精神痛苦,定精神类疾病。

注意区分:心境和泛化的概念: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以至于对主体从事其他活动产生影响,比如,挨了批评,迁怒于他人;而泛化是于最初引起情绪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所以心境关键在于持续,而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

应激相关心理障碍:

1)应激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在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主要表现: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主要表现:1)创伤体验反复重现;2)创伤经历选择性遗忘;3)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景。4)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5)焦虑和抑郁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

3)适应障碍:

重大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常会影响色还会生活和行为表现。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一般不超过6个月。例如:居丧、分离、移民、难民、入学、初为父母、为实现个人目的、退休等。

主要表现:1)抑郁心境、焦虑、烦脑,或者情绪混合。2)无力应付的感觉,无从计划或难以维持现状。3)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4)可以伴随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

三、确定咨询方案

在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对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一个诊断以后,咨询师会和求助者协商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首先解决哪个问题,然后再解决那个问题,与求助者介绍采用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协商心理咨询的时间、周期、费用等问题。与求助者商定有效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四、咨询目标

要求属于心理学范畴、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以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  一般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

五、咨询方案 :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包括:1、咨询目标;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咨询的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六、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咨询问题和使用方案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咨询性谈话,咨询师可能使用的技术有认知矫正、行为疗法、心理分析等方法。

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有可能咨询师会给求助者布置家庭作业,或者对求助者进行训练等。本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和求助者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多少,咨询技术、以及求助者配合情况有关。如果求助者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如果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如果求助者未能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完成家庭作业,这些情况下咨询所需要的次数可能就比较长一些。

七、咨询结束  在咨询目标达成,或者求助者不愿意继续进行咨询,咨询即告结束。在结束的时候,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在咨询结束后一段时间里,还会与求助者联系,了解求助者的改善情况。

咨询效果评估围绕咨询目标展开,只有实现咨询目标,才是咨询效果的直接体现。

八、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指标)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3、求助者周围人特别是家人、朋友及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

4、求助者心理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心理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九、心理评估报告内容:

临床资料核实

一般调查法(询问家属、朋友)

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重点内容摘要,记录。

相关材料

性质及原因分析。

总结:

心理咨询师于医生的主要区别在于,医学生叫做症状诊断、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探明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要做出原因诊断。医生不用。另外原因不止一个时候,要分别对其做出引发心理问题的作用的大小做出评估(不同流派不同分析策略和原因,我们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