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一个人物 450字左右的 作文!!!!急需!!!!!请你们帮

忙!!谢谢了!!

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诸葛亮的具体分析

(1)有智慧 (板书:精通天文、熟悉地理)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析:) “大雾漫天”,到处都是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②熟悉地理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析:)熟悉地形,顺风顺水,回去方便。

(2)有谋略 (板书:巧妙安排、运筹帷幄)

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析:) 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

②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析:)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3)有预见 (板书:识天气、识人)

①预测天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析:) 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②了解人。
A、“……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诸葛亮为什么只告诉鲁肃?

(析:) 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师:板书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B、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周瑜知道借船的事?“……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析:)周瑜设造箭之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枝箭,还愿立下军令状

周瑜认为诸葛亮中了计。所以“很高兴”。他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是想逼诸葛亮走上绝路,好让自己稳操胜券,至于摆酒席完全是出于虚伪。

(析:)诸葛亮并不领周瑜的款待之情,其实他早就识破了周瑜的奸计

又找到一点,自己整理吧
(1)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3)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这一大段安排三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一共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周瑜吩咐军匠们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材料,并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这一层意思,同学们通过思考第一个问题就能理解到周瑜气量狭窄,妒贤忌才,完全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诸葛亮并要治他的罪。
本段的第二层意思是讲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并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在这一层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自有妙用”这个词谈谈体会,从而了解到诸葛亮早有对付周瑜的方法,并且是成竹在胸了。另外,本段的第二问题的第一小问,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就能答出诸葛亮要鲁肃为他安排船只、军士、布幔、草把子。从他需要的这些与造箭完全无关的东西来看,我们也能分析出诸葛亮对粉碎周瑜的阴谋早已胸有成竹了。第二小题的第二问是诸葛亮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通过读书,孩子们也能很快从书中找到答案: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特别叮嘱鲁肃呢?联系上文对周瑜这个人物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周瑜虽然心胸狭窄,面善心毒,但作为东吴的都督,他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是很聪明的,在打仗用兵方面也很有才华。如果让他知道诸葛亮向鲁肃借的这些东西,他很可能就猜出了诸葛亮的用意,即使猜不出,他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不借给诸葛亮这些东西,从而破坏诸葛亮的计划,使自己的奸计得逞。诸葛亮正是看清了周瑜的险恶用心和小人的嘴脸,所以才特别叮嘱鲁肃那样做。
本段的第三层意思是讲鲁肃回去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并不提借船的事,周瑜疑惑不解。在这层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好“果然”这个词,“果然”就是果真如此,事情像预想的那样发生,然后再让学生谈谈鲁肃是个怎样的人,我想:六年级学生说出鲁肃是个守信用的人并不困难。
第二段课文理解到这儿还不算完,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完第二大段后再问:诸葛亮为什么敢向鲁肃借东西?他为什么特别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由于有刚才的理解作基础,所以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回答出:因为诸葛亮太了解两个人的特点。鲁肃守信用,周瑜奸诈狠毒,所以才会那样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善于识人,这也是他后来能成功地借到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段课文学习完之后,还要给同学时间再读一读,从而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按时间的顺序,有声有色地讲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这一段可以采取先默读自学的形式,即默读这一段,同时思考:
(1)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的?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
这道题要让学生明确:诸葛亮他们是在第三天四更时候才开船的。因为此时天色微明,江面上有浓浓的大雾,这样可以蒙住曹军的眼睛,使他们不明虚实。
(2)诸葛亮把船停在哪儿?为什么?
这道题通过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诸葛亮把船停在靠近曹军水寨的江面上,目的是一会儿受箭时距离合适。太远,箭射不到;太近,怕被曹军看清识破计谋。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在这方面也精心安排了。
(3)船是怎样停在那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叠一些小纸船,并把他们贴在一起,等同学读完了这段书的内容之后,让他们自己演示。同时理解到诸葛亮把船队“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增大受箭的面积,使更多的箭射到草把子上。由此也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确超人。
(4)船停下来,诸葛亮让兵士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与鲁肃各有什么不同反应?说明什么?
这道思考题可让同学读书找答案。诸葛亮让兵士“擂鼓呐喊”其实是虚张声势,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曹军,使之在大雾之天不敢冒然迎敌,只能用放箭来逼退敌人。鲁肃看到诸葛亮让兵士擂鼓呐喊很吃惊,也很害怕。万一曹兵出来,这些人就危险了;而诸葛亮却笑着、非常肯定地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还邀请鲁肃一同吃酒取乐。通过对两个人物不同反应的比较,使学生们理解到诸葛亮的谋略和胆识的超人之处。另外,这段还要抓住“一定”这个词让同学分析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5)曹操是怎么做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又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要使同学抓住曹操的言行去体会出他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对什么事都谨小慎微,不敢冒然行动。诸葛亮正是抓住了曹操的这个弱点才敢这样安排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知己,还能知彼,他善于识人的特点在这里再次得到证实。
(6)诸葛亮在船队刚到时是怎样布置的?后来又怎样调动的?这样安排为什么?
诸葛亮先让船队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等靠近曹营这一面的船上的草把子上都受满了箭之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一方面是让船另一侧的草把子上也受箭,另一方面是回去的时候顺风顺水,曹操知道上当追也来不及了。
在讲这部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画一些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果教师不愿画图,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在讲解这段时,教师还可提示学生,长江之水是自西向东流,由此体会诸葛亮布阵的巧妙,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还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缘于他对地理环境的了解。
(7)总结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由于对本段有了深入的理解,所以学生总结起来并不困难。教师必须要让他们明确,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帮你找到这些 自动删减吧 希望可以帮到你追问

谢谢你啊,可是我要的是作文,还有,我是想写介绍三国演义里的鲁肃,曹操,周瑜,诸葛亮中的一个

追答

变通一下吧 孩子 通过组织材料也可以写一篇作文的。。。。

追问

可是,你给我的资料全都是草船借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0
哈哈哈哈哈……(此处省略445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