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1

  一、白气不是气

  例1、(2007年北京)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形成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分析:要判断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我们首先要认识白气是什么?是气体还是液体?由于气体的水蒸气人眼是看不到的,故白气不是水蒸气,用手白气中停一会儿,手上有湿漉漉的感觉,说明它是由雾状的小液滴组成的,是液体。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所以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选C。

  二、出汗并不热

  例2、(2005年桂林)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分析:冰箱中矿泉水的温度相对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说是较低的,取出矿泉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附着在瓶壁上,形成了出汗现象,故选B。可见,出汗的物体本身并不热,而是温度较低。

  三、多包几层是为降温

  例3、(2005年益阳)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查有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杯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分析:由题意可知,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地把瓦罐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可以加快湿毛巾中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会使瓦罐中牛奶的温度降低,故选A。该题表面看好像会使牛奶的温度升高,但其实是在加快水分蒸发而为牛奶降温。

  四、80℃的水也能沸腾

  例5、80℃的水能不能沸腾?为什么?

  分析:由于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在压强较低的情况下,80℃的水也可以沸腾。高山上的气压低,水在低于100℃时就沸腾,所以在高山上煮饭需用高压锅。

  五、冷水化冻快

  例5、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使冰快速化开常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

  分析:将冷冻食品放在冷水中时,由于食品的温度低于水,食品吸热,水放出热量,冷水由于放出热量而使自己变成冰,当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说明食品与水都达到了0℃,食品己化开;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热水很容易将食品外表烫熟,烫熟的外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进行传热,所以不能用热水。

  六、电冰箱并不降室温

  例6、一位同学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这样做,能否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什么?

  分析:电冰箱工作时,实际上是将冰箱内的热搬运到冰箱外的过程,冰箱内的温度是变低了,但它却升高了冰箱外的温度。所以在室内将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是不能降低室温的,相反,由于压缩机在电流的作用下工作,室内的温度还有可能升高。

  但如果把冰箱的冷凝器放在室外,蒸发器放在室内,就可以达到将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的目的,起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其实这就是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这篇初三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2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3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