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即别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苏轼说,

短短两行,则人生之苍茫,岁月之无情,立时浮于纸面,让人不禁心头一颤,深为所动。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好将人生比作一场远行,从襁褓出发,到坟墓散场。喧喧闹闹,忙忙碌碌,其中多少悲欢相逢,几多心绪翻涌,到最后,不过换来一抔黄土,几滴热泪。

而人生路上,- 成长- 是避不开的话题。

它不仅标志一副躯体随着春去秋来的生长和衰老,还暗含着一颗灵魂在人世间的修炼,最重要的是,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命如何完成自我雕刻,对抗时间,对抗命运的过程。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而仅非拥有。

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急于展示自己的收获,而我的成长却更青睐那些业已逝去和被遗忘的东西。

那些曾构成我生命记忆的物件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离场,那么它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这便成为我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个挥手告别的,是故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来自故乡的烙印。样貌上的特点,饮食上的癖好,甚至说话嗓门的高低和粗细,都清晰地划分出我们来自地图上的不同角落。

但随着年岁渐长,当初蹒跚学步的婴孩,终于要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于是年轻的游子们纷纷背上行囊,走向远方。

当离开故乡的火车开始“哐当、哐当”启程的时候,故乡便已经被丢在了我们身后。

从此那一道道山川,那一湾湾湖泊都只能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在往后的岁月里,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偶尔泛起,温暖我们的心灵。

但人生来并非只有一个故乡,我们出身的故乡是我们肉体的老家,而灵魂的故乡却全要靠寻觅和追求才能获得。

于是我们身体踏上万水千山的征途,同时心灵也在宇宙星辰间思索,在前人伟大的思想和情感中期盼着回应。只为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无视生活的颠簸,而在灵魂深处找到了真正的平静和安宁。

后来,山河依旧,却不复故人。

《大话西游》里面,至尊宝对紫霞仙子说,

《增广贤文》里说,

反正,我是相信缘分的。

有时候站在天桥上,看着脚下不停穿梭的车流,和人行道上一个个匆匆奔忙的行人,就会觉得一个人和一个人相遇是多么的不容易。

可是纵使相逢不易,离散起来确是那么容易。

曾经的同学日渐疏远,同吹牛逼的好友开始客气起来,甚至曾经嵌进彼此生命,不可分割的恋人也会在岁月风霜的拍打下,渐行渐远。

如此看来,人生没有多少不变,自己曾经所笃信,所深深依赖的,都会在不经意间走散,那么去认识一个人,又付出时间和真心的意义又在哪里?

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生活一样,全靠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填写。就我而言,或许如同纪晓芙一般,用“不悔”来给自己女儿取名,来表明自己对于那段让自己伤痕累累的感情的态度。

如果太执着于过去,或是太为将来而忧虑,我们便会失去最为宝贵的当下。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个短暂的此刻里,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去真诚的拥抱每一段缘分,或纵酒高歌,或暗自泪流,都是无悔的青春。至于明日注定的别离,将来或许上演的疏远,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了。

最后一场别离,与这个世界无关。

它是关于时间,关于自我的。

如果翻开记忆的相册,我们不难发现,照片中那个稚嫩的脸庞早已被时间雕刻成了另一番模样,纵使眉宇间仍有神似之处,不过目光之中早已多了历经世事的沉稳和沧桑。

这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就是与自己的告别。

简单在于,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少年。难在于,成长是一道向上爬升的山脊,从未出现断崖。离开过去的每一秒,我们都不是现在的自己。

而要想让改变发生,则又是一秒又一秒光阴的叠加,一事又一事俗世的历练。每一分的改变都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举起命运之锤,雕刻出生命最美的模样。

那么成长究竟是什么?

它不仅仅是逐渐模糊的故乡,躺在通讯录里的友人以及昨日天真的自己,而是寻找灵魂的安宁,是笑对岁月的无情,以及留给明天的一个大大的拥抱。

                                                  2019.10.13

                                                      01:17分   

后记:

夜半,卧床听琴曲,思及今日群中有主题写作,突觉“成长”与“离别”可共谈,又补“故乡、故人、故我”六字,是为提纲,遂书之。历时1时而成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