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什么地方的人

如题所述

河北省清河县。

很长一段时间,一提清河县,多注为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入金后改隶大名府、元代属中书省大名路、明代隶京师广平府、今之河北省清河县。

孙景全先生在2006年出版的《水浒博览》中写到“清河县”亦说:“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即今河北省清河县。”在《水浒传部分地名今昔谈》(见《史话梁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12.第一版305页)一文中也沿袭此说。

扩展资料:

武松的出处考证

元·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

在宋元时期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如此写道:“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以上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元杂曲中,有红字李二作杂剧《折担儿武松打虎》、《窄袖儿武松》 等以武松为主角的曲目,亦有《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武松作为梁山好汉之一登场。元初高文秀所作《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已佚)

亦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武松的蓝本取材自元末张士诚起义的部将卞元亨。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即是来自于卞元亨打虎的事迹。

又有杭州地方志显示,宋代杭州有一名为武松的提辖,曾刺杀蔡京之子,或为水浒武松之出处之一。杭州武松墓即源于此。

另有武松部分故事或借鉴于其他人物的故事,武松杀人自首或借鉴与《青琐高议》中的孙立杀人自首。武松粉墙留字或借鉴于《黑旋风双献功》中的李逵杀人留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2
武松是什么地方人呢?

许多山东朋友,都说武松是他们的同乡,山东人也以山东出了武松这样一个英雄而自豪。

那么,武松应该是山东人了。但如果再问一句:武松是山东哪个县的人呢?山东朋友可就答不上来了。

其实,这个问题,《水浒传》第22回中交待得很清楚: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兄弟宋清两人逃到沧州柴进的庄上,遇见了武松——

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著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间一年了。”

可是问题来了:清河县属于山东省么?

翻开地图一找,山东和河北的交界,从德州到临清的这一段,是以大运河为界的。清河县在大运河的西边,清河县分明属于河北省嘛!山东人引以为荣的山东好汉武松,居然不是山东人,这不是笑话么?如果说,因为武松曾经在山东阳谷县打虎,被阳谷县知县聘请当了都头(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刑警队队长),而且武大郎也已经从清河县迁来阳谷县定居,就把武松算是山东阳谷县人,是不是太勉强了点儿呢?

查考历史,清河县置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年。汉高祖时代,这里先置清河郡,以后屡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以后定为郡。辖地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河县的周边地区,包括今天山东省邻近的好几个县、市。东汉以后又改为清河国。北魏仍称清河郡。隋朝初期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隋朝大业以后又恢复为清河郡。唐朝初年废郡设州,县属于“州”管辖。唐初的清河县属于贝州,州治就设在清河县。到了宋代,贝州改名恩州,州治还是设在清河县,属于河北东路管辖,路的治所设在大名府。宋代虽然没有山东省、河北省的建制,但是已经有“路”的建制(路比省小)。所以《水浒传》中才有“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说法。这里的山东和河北,不是指省而是指路。后来元代建省,也是在辽宋时代“路”的基础上拆并划分的。大运河建于隋代,以大运河作为山东、河北的交界,当然是隋代以后的事情。这样看来,清河县历史上都是属于河北,不属于山东。《水浒传》写于元代,出版于明代。山东人“冒认”武松为同乡人,应该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据说冀鲁豫地区的交界线经常变动,连今天属于山东省的阳谷县,还曾经有一度划归河南省呢,清河县曾经一度属于山东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我没有找到《清河县志》,不敢胡说。但是从历史沿革看,清河县主要还是属于河北而非山东,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就是在当代演播的山东快书和评话里,也没有说武松是山东人。高元钧的山东快书《武松传》第一回,就说“那武松,家住在直隶广府清河县”。“直隶”是直属京师的意思,一般都是京师周围的地区;广府指广平府,府治在今天的河北永年县。宋朝已经有直隶的府县,但是广平府和清河县都不是直隶的。河北省清代称为“直隶省”,可见高元钧的说法,是从他的清代祖师爷那里传下来的“当时”的称呼。王丽堂的扬州评话《武松》第一回也说:“武松是何许人氏?他是北直广平府清河县人。”“北直”指的是“北直隶”。明代有南京和北京两个京师,所以今天的江苏省当时称“南直隶”,今天的河北省当时称“北直隶”。这样看起来,王丽堂的说法,可能是从她祖师爷的祖师爷那里传下来的了。

只有《金瓶梅》第一回中说:“大宋徽宗黄帝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把清河县归到了山东省东平府。山东人认武松为同乡,根据可能就在这里。《金瓶梅》出版于明朝崇祯年间,作者是明代人,已经有了“省”的建制。按:东平府置于宋代,元改路,明改州,下属今天的山东汶上、平阴、东平、梁山、肥城、阳谷、东阿七县,没有清河县。可见兰陵笑笑生也是信口开河,没有经过考证的。他不但把清河县纳入了山东版图,还把武松的原籍说成是阳谷县,打虎的地点却说成是清河县,把景阳冈也搬到清河县去了。他是从沧州回阳谷县看望哥哥,路过清河县,所以才偶然打死这只老虎的。——兰陵笑笑生倒是纠正了武松从沧州回清河老家居然路过阳谷的路线错误,但是却把清河县送给山东人了。

不管怎么说,清河县属于河北不属于山东,是铁定的。——我这样一考证,山东人失去了一个可以引为自豪的好汉,可要骂我喽。
第2个回答  2018-05-30
清河县置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年。汉高祖时代,这里先置清河郡,以后屡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以后定为郡。辖地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河县的周边地区,包括今天山东省邻近的好几个县、市。东汉以后又改为清河国。北魏仍称清河郡。隋朝初期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隋朝大业以后又恢复为清河郡。唐朝初年废郡设州,县属于“州”管辖。唐初的清河县属于贝州,州治就设在清河县。到了宋代,贝州改名恩州,州治还是设在清河县,属于河北东路管辖,路的治所设在大名府。宋代虽然没有山东省、河北省的建制,但是已经有“路”的建制(路比省小)。所以《水浒传》中才有“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说法。这里的山东和河北,不是指省而是指路。后来元代建省,也是在辽宋时代“路”的基础上拆并划分的。大运河建于隋代,以大运河作为山东、河北的交界,当然是隋代以后的事情。这样看来,清河县历史上都是属于河北,不属于山东。《水浒传》写于元代,出版于明代。山东人“冒认”武松为同乡人,应该是明代以后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13-06-22
山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