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的方言有哪些

越详细越好

全境方言处于吴语太湖片之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交会地。丈亭、陆埠两区1954年由慈溪划入,方言属甬江小片,余姚镇和临山、泗门、低塘、马渚、环城、梁弄等七个区镇,均原属余姚县,方言属临绍小片。其中,梁弄镇贴近上虞县,带有上虞和绍兴腔,鹿亭乡中村等地贴近鄞县,惯说鄞县话。四明山区为最南的一个区。因地处四明山腹地,除大岚、华山两乡旧属余姚外,大部乡镇均糸1960年自邻县并入,方音也呈犬齿交错现象。其中梨洲、北溪、茶培、壶潭、唐田等地自奉化并入,方音属甬江小片;大山、黑龙潭、悬岩、溪山等村析自上虞县,棠溪、宓家山、杨湖等村自嵊县并入,方音属临绍小片。全区上述各地都保留着各自原有的乡音。

  余姚北至慈溪浒山镇仅18公里,浒山(慈溪市府驻地)原属余姚县,同姚音而小有差别。浒山比余姚多出一个舒声韵母[?η ]和两个入声韵母。余姚镇因在铁路线上,口音受外部影响比浒山深。
 
        余姚镇 曾、登=真、丁,掇、秃=督、拓,骨、阔=郭、扩。
        浒山镇 曾、登≠真、丁,掇、秃≠督、拓,骨、阔≠郭、扩。
  在声调上两地均不保留古调类状况。

  本篇记余姚音以余姚镇为准,内部差异取梁弄镇为代表。东部甬江小片则以丈亭区之二六、三七市为代表略作比照。
梁弄贴近上虞县,又在山区,与余姚镇有如下差异:

  1.古遇摄照组字,余姚镇的韵母为[ч],梁弄的韵母为[y],声母也变为舌面音,如:余 姚 镇

例 字

梁 弄 镇

tsЧ

诸 朱 猪 著 煮

tφy

s’Ч

初 楚 处 杵

tφ’y



书 署 输 戍

φy

  2、蟹合一灰韵、支合三支韵和微韵、臻合一魂韵诸韵的今声母,梁弄镇均念(f),如:
  灰、悔、晦、毁、麾、挥、讳均音(fE),余姚镇为(hue),荤、昏、婚、阍等字音(fη),余姚镇(hueη)。
  3、通摄非组字则相反,前例是喉言字念作唇音字,通摄则是唇言字念作喉音字。如:
  封、峰、锋、风、枫等字念(hoη),而奉、冯、凤、逢等字念(hoη)。而余姚镇的声母分别为(f)与(v)。
  4、山合一桓韵的帮组,见组和喉音字,如般、泮、盘、官、宽、欢、完等字,余姚镇的韵母是(oe)和(u oe),梁弄镇为(?)与(u?)。
  5、余姚镇有念五调的,而绝大多数人只四调(见后语音部份)。梁弄镇则有六调。即阴平与阴上合为一调,阳平与阳上合为一调阴去和阳去各自分立,入声分阴入和阳入。故边=扁≠变,西=喜≠细, 资=紫≠志 谈=淡≠蛋 同=动≠洞 盘=伴≠叛 而余姚镇则平上去均已混同。
  临山、泗门两区与余姚镇亦小有差异,而不若梁弄之大。古邪母字,余姚并入(dz)、(h)两声母,泗门尚有(z)声母,泗门贪探=天忝,余姚则贪探为(e)韵,天忝为(ie)韵,贪探≠天忝,但调类亦如余姚镇不甚区分平上去,而渐趋混一。其余环城、马渚、低塘诸区与余姚镇之差异便较小。

  余姚镇与丈亭区相较,则属于临绍小片与甬江小片之差异大略有以下几点:
  1、 古遇摄字余姚镇今韵母为(ч),丈亭分而为三,较有规律:
  古模韵精组如 租 祖 组 苏 素等字入(u)韵。
  古鱼韵照组如 助 锄 梳等字入(?)韵。
  2.古侯韵端组如:兜、头、透、豆等字,余姚镇的韵母为(γ),丈亭镇为(γY )。
  3.古尤韵见组及喻母字,如鸠、九、救、求、等字,余姚镇的韵母为(iγ ),丈亭入(y)韵,故丈亭九=举,油=余,姚音则开口的流摄字不进入合口的遇摄去。
  4.古恒韵见两组及喉音字,如酸、官、宽、欢、缓等字,余姚的韵母为(?)和(u ?),丈亭为(Φ)。
  5.古文韵见组及喉音字,如军、群、训、云等字,姚音为(yeη),丈亭入(yoη)韵。故丈亭读“军”近“扃”,读“群”近“穷”,就全境来说,东片靠近宁波市,丈亭陆埠两区东端诸多山咸两摄字鼻化音常脱落,故那里 棉=米,田=地,先=西,碗=乌,弯=威,冤=迂,但丈亭沿不明显。
  从声母说,东片知组和照三两组,凡与止、遇、效、流、诸摄或江、岩、山、咸、深、曾、臻、梗、通等摄的三等韵母相拼时(大率为开口三等,也有少数合口三等),常与精见两组字相混,牵涉的韵目很多,有时也会造成四组字对应同音的情况,如:张(知)=章(章)=桨(精)=疆(见),而姚音是精见一类,知照一类,并不混淆。故东部:烧、少=肖、小、潮,赵=乔、轿,真、珍=津、巾,湿、失=血、蓄,舌、十=席、寂,授、周=袖、鸠。
  上述山咸二摄的鼻化音脱落和知照精见四组古声母相混的情况,陆埠区靠近宁波市的河姆、大隐、叶家等处较为明显。但它原属慈溪县,其与原余姚县呈犬牙交错之地,如南山、兰山等处,有临绍小片与甬江小区融合现象,所用词语各占一半,而说话的腔调以姚音为重。
从词语说,东片与西片也稍有不同,现先就代词和称谓对上述三处作一比较。 余姚镇 梁弄镇 丈亭镇
第一人称单数 我 我 我
第二人称单数 侬 侬 侬
第三人称单数 佢 伊 其
第一人称复数 盍辣 额 额拉 阿拉、我洛
第二人称复数 纳 乃 纳 诺洛
第三人称复数 佢辣 伊拉 其拉 及拉 其洛

  上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单数三镇全同。丈亭区第一人称复数称“我洛”。第二人称复数称“诺洛”,第三人称复数称“其洛”的是原余姚与旧慈溪相接的山区或半山区。
  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三个镇亦小有差别:

余姚镇 梁弄镇 丈亭镇
什么 首 嗦 啥 嗦
怎么 咋几 咋 咋
(头) 乙 乙 葛
那 坩(头) 亨 葛

  再看称谓:

余姚镇 梁弄镇 丈亭镇
祖父 爷爷 爷爷 阿爷
祖母 娘娘 娘娘 阿娘
父亲 阿爹、爹爹 爹爹 阿伯
母亲 姆妈 姆妈 阿姆
伯父 伯伯 大爹 阿伯 老伯
伯母 大妈 大妈 姆妈
叔叔 叔叔 叔叔 阿叔
叔母 婶婶 新妈 阿婶
舅父 舅舅 娘舅 舅舅 阿舅
舅母 舅母 舅母 舅母
姨父 姨爹 姨夫 伯伯 姨丈
姨母 阿伯、大妈 姨娘 姆妈 阿姨
姑母 阿伯 姑母 姆妈 阿姑
姑父 姑爹 伯伯 姑丈 姑夫
妻子 老人 老妈 老人
丈夫 老倌 老公 男人

  其它词语,东西两片亦小有差别,如余姚称处所为“乌堂”,东部丈亭陆埠等处称“乌台”;厨房炊处,余姚称“灶底”,东部称“灶沿”;余姚称游玩为“嬉”,东部称“奈何”;余姚称吵架为“寻相骂”,东部称“造孽”;余姚称多为“有实”,东部称“呆个”;在着,余姚称“来啷”,东部称“来农”或“来搭”等。
  以下各节,语音以余姚镇为代表,词汇在不影响余姚话系统的原则下,也兼顾全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2
余姚方言——余姚人的称呼

余姚在浙东的绍兴与宁波之间,历史上余姚曾隶属于绍兴府,现归宁波市管辖。“余姚话”既有绍兴话的后音(后音稍拖长抬高),又有宁波话的硬性。不过,“余姚话”却仍能自成体系,独立意味,尤其在亲人之间的称呼,更是别有特色,发音中也有亲切柔和的成分。

一般,称呼哥哥的叫法是“滚滚”,姐姐是“金金”,弟弟是“停停”,妹妹是“明明”。多么好听,其中就有音乐的意味和节奏。如果向外人介绍或叙述,双重称呼就简单了:这是我“阿滚”,这是我“阿明”。更妙的是兄弟姐妹在发生了不友好的情况下,对方便收起了这种亲热的称呼。例如弟弟把我的东西弄坏了,生了气,就不会说“停停”弄坏了我的东西,大概是直呼其名或照排列叫“阿三”、“阿小”了。

还有喊叔叔(即父亲的弟弟)为“松松”,喊伯伯(即父亲的兄长)为“滨滨”。不过喊伯为“滨”,有时不但不表示亲热,相反却表示不敬。如一方(不一定是伯父)偶尔出现失礼或错误的言行,另一方就会不客气地说“滨滨,侬好省哉”。后一名话的意思是“你可以休矣”。旧社会时,对上了年纪的仆人或门房,虽然尊一声老伯,但发音却变成了“老滨”,成了仆人的通称。

在称呼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姑母、姨母都称为“阿伯”,阿伯在宁波话中即是父亲,把姑母、姨母女性的身份以“阿伯”称呼,怎么解释也是缺乏道理和缘由的。不过,深究其源,据说是封建社会时重男轻女,有子嗣或没有子嗣的,姑母、姨母像父辈一样替而代之或同担责任。这其中似乎也有亲近、亲切之感。

余姚人在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别有一种亲热、真切的味道和情调,是地方民间独有的称谓。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称呼已逐渐在淡化和改变,但历史的积累和方言根基的深厚在余姚的乡野民间、街巷里弄,还常常能听到这种亲亲热热的呼叫。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余姚方言正渐渐离我们远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余姚土话的变迁或消失,想必是时代的使然。

但我们还是有理由留住它,为了七千年的历史,也为了余姚的明天
第2个回答  2013-07-12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 北濒杭州湾、南屏四明山、西连上虞市、东接宁波市,面积1527平方公里,人口83万,为宁绍平原的中心。地理位置为北纬29--30度,东经120--121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