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是哪个国家的?

如题所述

俄罗斯。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译为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入的悲剧性。

扩展资料:

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

1、《叶甫盖尼·奥涅金》

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歌剧脚本的遣词用字十分贴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诗,还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乐和戏剧元素。

剧情讲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终生抱憾:当年玩世不恭地拒绝一名少女的求爱;还有草率激怒好友,导致在决斗中杀死对方。该剧有不少套全剧录音,也经常在各地上演。

2、《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

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译为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

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扩展资料:

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分析:

在插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这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将自己毕生的感情,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全部融入到了他的艺术创作里。不断的感情受挫和社会环境的恶化,让他的音乐带有很大的悲怆的味道。

19世纪的俄国,正处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专制制度束缚了人们思维和生活的自由。柴可夫斯基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俄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充分抒发了他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满,具有严重的抒情性和悲剧色彩。

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以沙皇俄国专制统治为巨大的背景基调,用生动鲜明的旋律为依托,加上自己对自己感情生活的极度自卑,创作了一部部沁人心脾的旋律看似柔和缺触人心底,平静的湖面下总是波涛汹涌。

柴可夫斯基给别人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自己却饱受矛盾生活的折磨,他心情很多时候都是抑郁的,甚至有时候想到自杀,但是最终因为河水寒冷而放弃,他生活中的悲剧导致了他终于悲惨的结局,也伴随在了他的音乐里。

伟大而又神经质的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而所有的这一些反应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柴可夫斯基将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将生活写进了艺术里,或许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他的音乐带来的却是更多的思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3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1878-1885年间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扩展资料

1866年至1877年间,也就是柴可夫斯基的“莫斯科”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歌剧《总督大人》、《水神》、《近卫兵》、《铁匠瓦库拉》和《叶普盖尼·奥涅金》的一部分。柴可夫斯基这时期还致力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研究。他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旋律来充实自己的创作。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如歌的行板”。此外,在《第一交响曲》的终曲,歌剧《总督大人》和《雪女郎》的音乐《第一钢琴协奏曲》中,都使用了民间旋律。

他1876年完成了舞剧《天鹅湖》,它的主题思想的意义,为俄罗斯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柴可夫斯基这时期的歌曲创作,流露了他个人对生活的感情。他后来的歌曲创作中一直保留着这个特点。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柴可夫斯基在国外很多地方旅行演奏。他的这种不安定生活,也和八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的社会黑暗有关。1892年柴可夫斯基曾盼望艺术应该成为国家的重要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可夫斯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3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的。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又译为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扩展资料

柴可夫斯基作品:

1、《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是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部三幕悲歌剧,是其晚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其改编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同名小说,由其弟弟莫杰斯特·柴科夫斯基创作脚本,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谱曲。1891年2月19日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作首次公演。

2、《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语:«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拉丁转写:Yevgény Onégin,作品号二十四)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谱曲的三幕歌剧。

俄语脚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К. С. Шиловский)基于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830年发表的同名长篇诗文小说改编而成。该剧1879年在尼古莱·鲁宾斯坦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Малый театр,Москва)。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歌剧脚本的遣词用字十分贴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诗,还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乐和戏剧元素。

剧情讲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终生抱憾:当年玩世不恭地拒绝一名少女的求爱;还有草率激怒好友,导致在决斗中杀死对方。该剧有不少套全剧录音,也经常在各地上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桃皇后 (柴可夫斯基和其弟创作歌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甫盖尼·奥涅金 (柴科夫斯基谱曲的三幕歌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5
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