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因材施教
——个性化课后辅导需要真正体现关注学生差异化的理念
“因材施教”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势相形”,培养“各具情态”的人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教育实践中按照“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根据学生的资质,发挥其各自的特长,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纵观孔子的诸位弟子,如文才出众的颜回、武艺高强的子路、御马术超群的冉有等,之所以他们各有所长,正是孔子尊重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特长等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结果。
以推崇孔子“因材施教”理念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个性化课后辅导行业,同行们在探索个性化教育方面作出了一些的尝试,但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精髓仍有相当的差距。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往往由课后辅导机构来实现,然而这些课后辅导机构却是围绕考试试卷,针对应试而进行的个别化的课后辅导。
个性化教育,即便是个性化的课后辅导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让学生去吃“自助餐”,既让优等生“吃得好”,又让中等生“吃得饱”,还让学困生“吃得了”。对于优等生来说,辅导的重点在于强化兴趣,拓宽知识面,发展其特长;对于中等生来说,重点在于补差补缺,防止知识负积累,促进转化。对于学困生,其重点是增强自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方法上的提升。
鉴于此,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就是根据每个学生差异化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制订出适合其个性特征的发展规划,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方法来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此说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二、修己育人
——育人教书先正己,必须遵循敬业乐业、为人师表的为师之道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修为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教育别人或者领导别人。卓有成效的教育,必须靠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和驾驭被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让大家都称道的人格,成了众人的榜样,才能赢得尊敬,让人信服,从而感化他人。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不仅自己首先要品行端正,情操高尚,学识渊博,敬业乐业,还要拥有教育与教学的高超艺术和技能。因此,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真正升华其师德与师技。
作为个性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践行者,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既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促进者,又是育人艺术的探索者和设计者。应该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宗旨,而不只是把这种职业仅仅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应该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在育人教书中真正体现自我价值;应该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恪尽职守,潜心专研业务,把育人放在首位,精心施教,做到师表在人间,风范皆楷模。

三、传道解惑
——培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与学习方法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好学、善学、乐学”,这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思维,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学生“好学、善学、乐学”的内驱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思维与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会思维呢?个性化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让学生学会质疑开始,往往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和解答疑问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会巧妙地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效果。
学会思维,关键是方法得当。在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中让学生掌握诸如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归纳、演绎、体验等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一些分析和判断的策略和技巧,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引导——自学——提问——讨论——解惑”教与学的新模式,努力使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锤炼,于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形成“好学、善学、乐学”良好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和不适合的学习方法。

四、以人为本
——关注、尊重,平等、互爱,宽容、包容,怒而不弃;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准则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时代发展的结晶,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在个性化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怀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去关注每个孩子,树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意识,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接受知识到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
个性化教育必须全程贯彻“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准则,把教与学变成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这就要求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在讲授知识时,不是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而是在课前就安排学生预习即将讲授的知识,收集相关资料,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先说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老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这样一来,将抽象而晦涩的知识就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同时,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快乐指数。
怒而不弃就是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有宽容与包容之心。一些天赋稍差而又不思进取的学生,常常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刺激,有时甚至会忍无可忍,这种情况下老师也难免会动怒。但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他们怒而不弃,该批评时就批评,该关心时要关心,绝不会因生气就对其放任不管。因此,“以学生为主导”还体现在对问题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每位个性化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

五、以德树人
——德育为先,心育为重;确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终极目标
孔子把人的道德素养看做是第一位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仅有知识而缺乏道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学文而无行者不少。所以,孔子强调做人与读书之间,做人是第一位的。育人之道,德字为先。在社会变革转型的现实情境下,“以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
个性化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足以支撑学生走好以后人生之路的精神动力。因此,在个性化教育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德育教育的重点,个性化教育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灵困惑。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学生的学习以及品行档案资料,对暴露问题出来的学生做好心理动态监测和科研工作,指导学生自助,对特殊学生要进行追踪辅导。
同时,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掌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本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问题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就产生于家长身上,所以,正确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和配合教育工作者做好德育教育,也是个性化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以诚立教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个性化教育机构要把“诚信办学”、“精品教育”作为一种责任
个性化教育机构目前一般都是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的投资人大多是自然人或是私营企业等,这就带来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公益性质办学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公益事业与教育产业化之间的困惑。一些民办的教学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故意夸大宣传,把个性化教育说成是无所不能;还有的为了体现其教育效果,一味地追求应试技巧,把分数视为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以什么“名师团队”、“包上名校”等噱头来招揽生源敛财;一些没有办学或教育培训资质的公司也看好这块市场,纷纷进入个性化教育行列,甚至盲目扩张教学点以试图分得一块更大蛋糕。于是,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得原本尚处在探索阶段的个性化教育平添了许多乱象。
笔者以为,推行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尽管我国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与生俱来的不能公平共享等因素,然而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率先介入必将会加快个性化教育制度的推行,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曾有学者大声疾呼,个性化教育时代已经来临了。
面对个性化教育时代的来临,个性化教育机构应首先确立“以诚立教”的办学方针,建议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个性化教育作为一项社会责任工程来做,坚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诚信办学”的服务理念,坚持教育家做教育、企业家做市场的逐利模式,摒弃粗放式地发展个性化教育的诸多弊端,强调并尽快实施行业自律,扬长避短,不断地进行行业自我完善,推行个性化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把个性化教育打造成真正的“精品教育”,努力达到个性化教育细致、精致、极致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个性化教育才能够真正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4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
  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