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加标点符号的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1. 初中文言文标点符号冒号,引号怎么用

中国古代,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文人读书,常常要自己断句,这样就容易发生歧义。到了清末,才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之后逐步规范,形成中国通行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现在的文言文,都是后加的标点符号,它们的使用,也是按照现在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2. 如何做好给古文天标点的题目(有什么技巧,最好给我个示范文说明)

文言文断句方法(1)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文言文断句指津(2)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 “史官曰”。 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3. 求高中语文 标点符号新用法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专题指导 考点分解释要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间。近几年来,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1987年以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 知识要点梳理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标点符号16种,这是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重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最新数字。

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胃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 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类。

下面分别叙述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1. 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 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如: ① 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 请把门关上。 ③ 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语气舒缓的析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时独词句元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 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如: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 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②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 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析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如: 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你来一下好不好? ④ 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未。 例如: 怎么啦,你? ⑤ 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 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①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 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歌唱吧,为迎接香港回归! ② 语气很重,很强烈的析使句也用叹号。 例如: 祥林嫂,你放着罢! ③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例如: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④ 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例如: 长途! 飞机! 啊呀!你走错了。

⑤ 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2. 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① 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如: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 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 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话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例如: 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④ 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例如: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⑤ 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⑥ 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如: 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菇奋郁郁的。

(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⑦ 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如: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

4. 加标点的技巧

就目前人们断句、加标点的经验来说,文言文断句、加标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词性、语序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的组合顺序,古今基本是一样的。这样,就可根据词语的词性和它们的语法关系来断句、加标点,例如:“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这一句,经查:只有“谓、出、许”三个动词。

“自、每、自”三个副词,一个助词“之”,一个介词“以”,其余都是名词。在这几类词语中,三个副词、一个助词、一个介词的前后关系不言自明。

主要是三个动词,而“谓”又是个特殊的动词,表示“作为”的意思,由此可知,它前面是陈述对象,它后面便是关涉的内容,内容比较复杂,当是一种情况。而“许”处在句尾,本为自动词。

可见全句词性清楚,词语之间的关系明了,其加标点后的句子就是这样的:“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 我们说,按句子的构成规律来断句、加标点是最可靠而又易把握的。

2.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有许多惯用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方式,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抓住这些相沿习用的惯用句式,进行断句、加标点。

例如“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这一句。经查,有三个介词“于”,且构成三个相同的介词结构,又都处在句中的形容词后面,显然是介词结构后置。

又有一个呼应的“者也”句式,显然构成了判断句。这样,此句的标点就应该这样加上去“吾现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抓住这些有特殊形式的句式,断句、加标点,也就容易得多了。 3.根据对话用语的词语标志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有些对话带有对话标志,如“语曰、云、言、道、白、对、谓”等,抓住这些对话标志语,进行断句加标点。例如下边的这段话“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抓住文中的“曰”,就可断为:“齐威王、魏惠王会畋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掌握这些对话语的标志,对断句是大有帮助的。

4.根据各种语气词,进行断句、加标点。 文言文中,有几种表示不同语气的语气词。

诸如“也、矣、耳、乎。哉、耶、夫、盖、呜呼”等等,这些语气调表示不同语气,或在句首,或在句中,或在句尾。

抓住这些语气调进行断句、加标点,则是一条规律,断句就容易得多。例如“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我执御矣”根据句中的语气词。

这段文字就可断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

’” 5.根据修辞技巧断句、加标点。 古人写文章是很讲究修辞技巧的。

有的讲究句式的整齐、音律的和谐,有的讲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格的运用。在给文言文断句、加标点时,充分注意到这些修辞现象,就给断句、加标点带来很多便利。

如下段文字“人在少年神情款定所与未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就可利用修辞现象进行断句、加标点。

这段文字可断为“人在少年,神情款定,所与未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5. 文言文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文言文怎么去注标点符号的

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的前提。例如: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三国志·华佗传》,中华1959)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华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例如: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例如: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商务《万有文库》)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同上,人民文学1962)

张守节《正义》:“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

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例如: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与杨修书》,中华1977《文选》本)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6. 初中文言文标点符号

一、考点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1)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006杭州中考)(2)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2007年中考)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4)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大地,也奉献给人们。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分号应为逗号)(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如:你放着罢,祥林嫂!5、反问句,设问句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品质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当学术委员宣布: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

7. 古文标点校对,断句有什么要领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