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一个美丽的女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然马嵬驿事变,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杨玉环,一个美丽的女人。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众多文学词作都描写过杨玉环的美貌,以及赞扬她和玄宗之间的爱情。这篇文章,想探究一下,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宦门世家,父杨玄琰,曾担任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又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

    唐玄宗废王皇后之后,从此未立皇后,宠幸杨贵妃,因此很多人以此来断定杨玉环实居后位,但是,唐玄宗作为一位在艰难的政治斗争中夺得皇位的皇帝,不立皇后真的是因为对杨贵妃的爱情吗?那么,既然是爱情,为什么不立杨玉环为后?

      我们知道,作为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宫制度也是保障皇权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内容。皇后,不仅仅是皇上的妻子,更代表着一种政治地位。“亦曰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 作为后妃之长,她领导后宫,统率妃嫔,执行后宫法纪。另外,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还要母仪天下,“助宣王化” ,有权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特别是当皇帝幼小、懦弱或皇嗣中断时,皇太后可以监护人的身份监督、选立新君,垂帘听政,必要时甚至可以临朝称制。

      如果皇后的娘家位高权重,对于皇权更是一种制约。唐玄宗的前一个皇后王皇后,就是出身太原王氏,而太原王氏是与崔卢李郑比肩的“北方五姓”之一,其在社会政治上的影响仍不可低估。玄宗在废黜王皇后制书中所云“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而王皇后在宫内、宫外确曾有过“朋扇朝廷”的结党行为。对于皇帝来说,皇后结党营私,是一件挑战权威,威胁皇帝地位的事情。

        再加上,李唐王朝历经的政治斗争中,玄宗的皇祖母武则天从皇后开始涉及并进入权力中心,最终自立为帝;中宗李显的皇后韦皇后临朝听政,中宗暴毙之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姑姑太平公主亦企图仿效武则天,君临天下。因此,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唐玄宗对于女人,尤其是企图觊觎权力的女人,都时刻保持警惕。

        因此,出于防范皇后干政的考虑,玄宗在王皇后被废黜之后,从此不再册立皇后,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政治行为,其政策是一贯的。对他所“钟爱”的女人,玄宗可以在物质方面满足其一切要求,但不能分享政治权力。因此,后人所说的“实居后位”其实并不正确,玄宗给予了杨贵妃皇后的待遇,但是并没有给予皇后的权力。不然,既然那么爱,为什么不能给她皇后的名分,就算是高至贵妃,也还是妾室。

    古代的文学作品、近来的很多电视剧,在塑造李杨爱情的时候,都把唐玄宗描写成一位痴情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好男人,而把杨玉环描写成一位有幸拥有这样的爱情的绝色美女。但是,忽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年龄。

    杨玉环在15岁的时候,嫁给了寿王,3年后被唐玄宗召入后宫,而此时的杨玉环,还是玄宗的儿媳妇。再3年后,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5年后,寿王重新娶亲,杨玉环被立贵妃。也就是说,从杨玉环18岁开始,就跟唐玄宗有了一些不可外人语的关系,而此时的唐玄宗,已经52岁。试问,杨玉环有什么理由,放弃年轻俊美的寿王,改投唐玄宗呢?很明显,只有以下理由,皇帝的要求,没办法拒绝,并且,唐玄宗可以给她更多,而寿王给不了。

    而后来的确是这样,唐玄宗给了杨玉环宠爱,给了她荣华富贵。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那么,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能否有真正的爱情?

      首先,从理论上讲,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王,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来自男女内心的两情相悦。因为根据後宫制度,皇帝必须同时拥有一皇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121人都是有名分的。另外,“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即在后宫服务的没有名分的三千佳丽,也都是皇帝的性伴侣,皇帝随时可以“临幸”。这就是说,皇帝的“感情”,属于后宫的一群女人。唐玄宗当然也不例外,也不可能专情于一个女子。

      从玄宗个人而言,他根本就不是崇尚专情的人。据记载,玄宗共30个儿子、30个女儿,而且,杨贵妃一生并无子嗣。这就是说,除杨贵妃外,玄宗至少与这些孩子的母亲都有性关系,且显然不是先后更替,而是同时进行。并且,玄宗从来就不曾对任何一个女人“专一”。赵丽妃以才色得幸时,其父兄也都以此得到“大官”。后来武惠妃、杨贵妃得幸时,全家人也都随之鸡犬升天,与赵丽妃情况极其相似。而赵丽妃等人所以后来失宠,正是因为玄宗有了新欢武惠妃。

      因而在这后宫众多的妃嫔之中,杨贵妃和曾经的赵丽妃、武惠妃一样,大概对于唐玄宗来说,只是一个稍微偏爱的女人而已,谈不上什么爱情。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而《长恨歌》开篇即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强调“重色”,而非“重情”。因此,对于唐玄宗来说,他喜欢的杨贵妃的色,享受的是对如此美女的占有,而所给予的物质赏赐,不过是一种天恩浩荡的展示。

      但是,众多古代记载下来的文字,都没有杨玉环本人对这段感情的看法,更多的讲述的是唐玄宗对这位女子怎样的宽容,怎样的难以割舍。话说,18岁就被迫离开新婚丈夫,和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在一起,并且在近8年的时间里,没有名分。我相信,18岁的杨玉环一定是内心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如果誓死不从,导致的结果,不是她一个弱女子可以承担的,再加上,从了之后的结果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起码有着荣华富贵可以享受,何苦为难自己,为难家人。

      吕思勉曾指出,唐玄宗之“败德,尤在好色”,道出唐玄宗与杨贵妃关系的实质,那不过是“小女子贪财,鄙夫重色”,即物质与美色的交易罢了。在马嵬事变爆发,士兵要杀杨贵妃时,玄宗以皇帝身份,未能加以保护,更未表现出一丝一毫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气魄。《旧唐书•玄宗纪》所书 ‘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足以证明杨玉环于唐玄宗,充其量就是一个美貌的、听话的女人,在宫廷之中,可以宠幸,可以施舍荣华的女人,但是,仅仅是一个女人。

      因此,后人歌颂的李杨爱情,不过是文学创作的结果,是文人的妙笔生花,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只是一段寻常的帝妃关系,至多是对她有些偏爱而已。而杨玉环与唐玄宗之间,更不可能有爱情这种东西。即使赐她一顶贵妃的凤冠,即使那些文人墨客用妙笔书写李隆基杨玉环的“旷世恋情”。我想,对于杨玉环来说,这些只是世人想像中的幸福,是被人提亮了颜色的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