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道儒”三大思想的精髓

谁知道我们中国的“佛 道 儒”三大派系的精髓所在和区别还有起源。

1、佛教思想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2)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3)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2、道教思想

(1)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

(2) 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

(3)封建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统治服务,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秦皇汉武热衷神仙方术,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朝盛行崇道之风;民间道教经常成为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从汉末黄巾起义、南北朝李弘起义,到元末白莲教起义、清末义和团运动,各种起义络绎不绝,"替天行道"成为农民起义的鲜明旗帜。

3、儒家思想

(1)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2)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做不到"与"不去做"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3)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1、佛教的起源

(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2)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2、道教的起源

(1)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2)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3、儒家的起源

(1)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2)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受到重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1

1.儒家的精髓

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2.道家的精髓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佛家的精髓

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

扩展资料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从道家治国的实践来看,不管是齐威王治下的齐国还是吕不韦执政时期的秦国,以及后来的文景之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家

百度百科-儒家

百度百科-道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8

一、佛家的精髓

怜悯、理解生命宇宙的真谛、远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分歧)、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如来境界。

二、道家的精髓

道教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教无所作为,主张“道教追随自然”。提出了“道生法”、、“刚柔并存”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军事战略。具有简单的辩证思想。

三、儒家的精髓

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君子的德性修养、仁爱的互补性、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文明仁政的弘扬。礼乐秩序的重建,风俗习惯的改变,国家和人民的保护,以及加入自然的理想和人文精神的丰富。

扩展资料

道佛儒创始人:

1、儒学是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流派,由孟子发展,由荀子召集。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2、春秋时期,老子汇集了先哲和智者的大智慧。它概括了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道家理论,表明道家思想已正式形成。

3、佛家由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创立,后传入中国日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佛家

百度百科_道家

百度百科_儒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5

一、佛家的精髓

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

二、道家的精髓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三、儒家的精髓

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1、道佛儒创始人: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2、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3.佛家由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创立,后传入中国日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佛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儒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道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29

佛的核心理念是博爱,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生观。过程称为修行,讲究天下为公,禁欲,结果是平等社会美,目标是成佛,不再轮回。面对的是中众,即佛缘之人。

儒的核心理念是仁义,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值观。过程称为修身,讲究个人修养,克已复礼,结果是个人美,目标是成贤成圣成王,受人敬重;面对的是大众,即世俗众人。

道的理念是适应规律,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世界观。其基本过程称为修心,讲究归隐山林,纵欲,结果是自然美,目标是成仙得道,长寿而多能;面对的是小众,即智慧之人。

扩展资料: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舞台上的三支主要力量,成为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们各自以独特的宗旨为导向,逐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思想体系。同时又通过互相融摄,共同铸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

长期以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对国人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以及情感与爱好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儒、释、道三家在思想理论上的内在包容性、调和性,较之世界上其他宗教强烈的“排他性”则利于避免宗教战争的发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