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美政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屈原在《离骚》的结尾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在此公开提出了他的“美政”思想。屈原也为实现其“美政”理想奋斗了终生。他为之而生,也为之而死。其一生全部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是以实现美政思想为最高和最终目标,最后,当他这一理想彻底破灭的时候,屈原便以身殉国。 屈原美政思想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美政“的涵义又是什么呢? 游国恩在《读骚论微�6�1离骚美政说》(1)一文中,释“美政”时说:“美政者,即合纵以摈秦之政也。”又说:“所谓美政者,非合纵抗秦之策乎?”游国恩的意思是说美政的主要内容是合纵抗秦,统一天下。何其芳在《楚辞论文集�6�1屈原和他的作品》(2)一文中说屈原的“美政就是尧舜禹汤文帝那样的政治”。这些解释似乎不尽周全,但也涉及了屈原美政思想的内容。比较起来,简洁而又科学的解释是褚斌杰的《楚辞要论》(3),他在该著的《诗人屈原研究》一文中说:“‘美政’,不是一个政治术语、固定的政治概念,而是指美好的政治,他的内涵是可以因不同的政治思想而不同的。” 近代及当代的楚辞学者,对屈原的美政思想作了很多探讨,特别是对其形成、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聂石樵《屈原论稿�6�1屈原的美政思想》(4)专论,可称当代研究屈原美政思想的代表作。他对屈原美政思想的内容作出高度概括,他说:“屈原美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大一统国家的憧憬,对天下一统的追求。”“此外,屈原的美政思想,还包括民本主义思想,民本主义是他的理想的核心。他主张‘有德在位’、‘举贤授能’、‘勤俭治国’、‘法治观念’等等,正是这种民本思想的表现。”并认为屈原是主张以德政治国的,他为之殉身的美政理想的核心就是德政。聂石樵还从屈原的《离骚》、《哀郢》、《抽思》等诗篇中引用原文列举内证。 来层林在《论屈原思想的渊源》(5)一文中,认为屈原美政思想的基本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民本思想和德政主张;二是法治思想和举贤授能;三是大统一思想和匡定天下。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包含了先秦道、儒、法等诸家学派的思想精华,但就其主要思想来说,还是源于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尚书》。来层林将屈原美政思想的三个基本内容均归源于《尚书》。但他又说:“屈原的美政思想源于《尚书》,又不同于《尚书》。《尚书》讲‘礼’,屈原不言‘礼’。因为‘礼’华而不实。《尚书》讲举贤授能要看出身、门弟和族别,而屈原的举贤授能只讲唯才是举,唯贤是用,不讲出身、门弟和族别。” 张来芳《离骚探赜》(6)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外,联齐抗秦,谋求统一;对内,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熊辉纯在《屈原的“美政”理想及其斗争精神》(7)一文中,也认为屈原美政思想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但说法与来层林略异。他所说的三个部分,即:以德治国;“举贤授能”,反对旧贵族势力把持朝政;修明法度,实行法制。并进一步解释说:“屈原主张以德治国、举贤授能、立法革新,这三者构成了他的‘美政’理想的完整体系。” 陈海云、刘自兵合撰的《试论屈原的美政思想》(8)一文认为,屈原美政思想的内容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君主开明、有所作为;二是建立法治;三是民本思想;四是举贤使能;五是合纵主张。该文还分析了屈原美政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文中说:“屈原美政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内腐朽的贵族阶级反动统治和新兴地主阶级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而产生的政治要求;一个是楚国在诸侯国之间日益激烈复杂的强权斗争中产生安危存亡的忧患意识。” 熊良智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但与陈海云、刘自兵所说不尽相同。他在《楚辞文化研究》(9)一书中说:“美政思想正是屈原的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强国立法;二是举贤授能;三是反壅蔽、禁党朋、明赏罚;四是鼓励耕战;五是民本思想。熊良智认为屈原实现美政思想的过程是追寻君臣遇合。他说:“屈原在他的作品中,用艺术的形式提出了他的美政思想,……屈原还用诗歌描绘了他对美政思想的追求,描绘了他寻求美政思想实现的途径。尤其是他的光辉诗篇《离骚》,几乎可以说就是抒写的主人公对实现美政思想的君臣遇合的政治人生道路和追寻过程,并从中展示出了一幅君臣遇合的政治图式。” 张宏洪在《论屈原对陆游的影响》(10)一文中说:“屈原在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美政’思想,并‘虽九死其犹未悔’地孜孜以求。”他认为以德为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革除弊政,国强民富、九州一统是屈原美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戴志钧则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地主阶级革新的政治路线。他在《读骚十论�6�1说屈原的“美政”思想》(11)中说:“这条路线是以君圣臣贤为原则的,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对内改革内政,修明法度,选贤举能,重视民生疾苦;对外联齐抗秦,结交强援,壮大实力。通过内政外交措施,富国强兵,成就统一帝业。他的归宿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的王国。”并说:“屈原是一个贵族后代,他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转变了立场,成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但戴志钧又说:“屈原的政治理想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但它并不是全新的,而是有矛盾的。……从屈原思想主流来看,他是适应历史潮流的,是一个生气勃勃的革命者。” 概而言之,屈原美政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德政惠民,即民本思想;二是修明法度,即法制思想;三是举贤授能,即立国思想;四是主张合纵,即强国思想;五是革新朝政,即兴国思想。这些思想既符合屈原时代的要求,又可以在屈原作品中寻找到例证。
注释:
⑴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⑵何其芳《楚辞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1月。
⑶褚斌杰《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⑷聂石樵《屈原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月。
⑸⑻见《屈原研究论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
⑹张来芳《离骚探赜》,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⑺见《屈原研究论文集》,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编,1997年7月。
⑼熊良智《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10月。
⑽见《江汉论坛》,2005年第3期。
⑾戴志钧《读骚十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7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1
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的结尾处表明其坚持理想的决心,说:“既莫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就是历来被研究者们所称道的屈原的带有理想色彩的“美政”思想。尽管历代的研究者都以为用“美政”二字来概括屈原的政治思想十分准确,但是对于“美政”的内涵是什么,屈原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一带有理想色彩的独特思想,则可谓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全面考察屈原的作品和人生,我们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人。“美政”既是屈原为楚国设计的现实政治策略,也是他个人政治哲学的理想;既是一种个体的内在政治道德的目标,也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原则。它是政治和美学的结合,是以美学改造、整合、提升政治思想的结果。它与先秦诸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的表达又更有诗意或美学的意味;它既是参与现实政治的士人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对理想的君主政治的期许。屈原“美政”理想的悲剧,标志着那个时代具有审美品性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幻灭。
第3个回答  2013-06-27
屈原美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大一统国家的憧憬,对天下一统的追求。”“此外,屈原的美政思想,还包括民本主义思想,民本主义是他的理想的核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