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辩证

各位网友帮帮我吧!我妈妈九七年患有高血压,去年12月突然中风,不省人事,后经抢救保住性命。命是保住了。但是,我妈妈现在左手还不能活动,左脚还不能走路。就是左半边动不了吧,还伴有口眼歪斜.手脚红肿麻木没知觉,头晕头痛,昏睡等。请问各位网友这是哪种类型的中风啊?怎么治疗?本人在此跪谢~

《灵枢·刺节真邪》篇“五节刺”中明确提出解惑刺法,原文虽并未指出具体的经穴,仅示以治疗大法,但笔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守其法,借他山之石,结合临床心得,抓住中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脑络瘀阻这个纲,根据患者在不同病变时期所表现的证,分期运用开窍解惑,化瘀解惑、平衡解惑等法治疗中风病。其分期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标准。
1、分期治疗
1.1开窍解惑法:急性期为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大风初起,多有神志方面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为两手固握的闭证,或为汗出脉微的脱证,或仅有肢体瘫痪的中经络证,均视为正虚邪实,在施行抢救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应用开窍解惑刺法,以醒脑开窍,旨在复苏神明,解除迷惑,唤起大脑对身体各种的指挥权,促进病人安全进入恢复期。
取穴:体针:内关(双)、人中、素、三阴交(双)。
舌针:心穴、神根穴。
(心穴位置:位于舌尖部;神根穴位置:位于舌底舌下系带根部凹陷中)。
操作方法:先取内关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泻法,运针1分钟;复刺人中(或素)针尖向鼻中膈斜刺,用雀啄震颤法泻之,至两眼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取三阴交,针刺1~1.5寸,施提插法平补平泻,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舌部施针时,医者左手用纱布固定舌体,拉出口外,右手持针快速进行提插捻转泻法,一般不留针,每次选1穴即可。体针每日针刺2次,舌针每日1次。
1.2化瘀解惑法:恢复期一般发病2周至半年以内。不论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待病情稳定后,治疗应该以针刺为主,临床上不管是出血造成的脑内血肿,抑是梗塞血凝形成的脑实质缺血,皆可认为
“脑络瘀阻”,从其经脉病脉上分析,多反映在厥阴、少阴经脉上。治疗时,选取颅脑附近的有关穴位,用泻法刺激与大脑皮层功能相关的头皮区域及颈项部穴位,使皮层区血流量发生变化,从而改善大脑皮层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脑组织的营养,加速脑组织的修复期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选用厥阴、少阴经俞穴以加强心脑联系。共奏化瘀血、通脑络、调阴阳、解迷惑之功。
取穴:头针、项针。 体针:极泉、内关、委中、三阴交、太冲。
头针位置:百会至曲鬓穴,分4针透刺;项针位置风府、哑门、下脑户、天柱(双)、风池(双)、完骨(双),因延髓麻痹所引的吞咽困难、发音障碍者加治呛1、治呛2。治呛1位置:风池穴直下1.5寸。治呛2位置:翳风穴下3寸后5分处。
操作方法:头针以30号1.5寸毫针从百会穴沿头皮透刺至曲鬓穴,施快速捻转手法,200次/分,运针5分钟后,间隔5分钟再行捻转,如此重复3次;刺下脑户、风府、哑门穴时;,针尖稍向下刺1~1.2寸;刺天柱穴,针尖稍向内斜刺0·8~1.2寸;刺风池,治呛1穴时,针尖向喉结方向,进针1~1.2寸;刺治呛2时,用押手拇指压住同侧颈总动脉,针尖沿指甲刺入3分。留针20分钟,每日1次,头项针与体针可交替施术。 3.3平稳解惑法:患者发病半年以上,或由于误治失治,患侧伸屈肌群出现有余或不足,治宜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使阴阳撷抗的关系趋于平衡。对于肢体偏枯、弛缓不用者,治以振阳平衡,取穴以阳经俞穴为主,以调和气血,振奋阳气;对于寒滞经脉、肢体僵硬拘挛者,治以柔筋平衡,取穴以阴经俞穴为主,以柔软筋脉,活血通络,如病情迁延日久,寒湿困扰,患侧关节肿大变形,重着疼痛,为三阴三阳俱损,以芒针透刺,前在肿胀的关节部位,施以七星针叩刺加拔罐。
振阳平衡法取穴: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肾俞、命门、腰阳关、大椎。
柔筋平衡法取穴:极泉、曲泽、曲泽、内关、曲泉、丘墟、太冲、阿是。
芒针刺取穴:极泉透肩骨禺、曲池透少海、内关透外关、合谷透后溪、曲泉透阳关(膝)、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悬钟、丘墟透照海、太冲透涌泉。
操作方法:阳经俞穴以补法为主,其中曲池、足三里穴可施行烧山火手法;阴经俞穴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为主,其中极泉,三阴交穴施以苍龟探穴法,以肢体抽动3次为度。芒针刺按芒针操作规程施术,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2、特点撮要
2.1中风病的病位主要在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脑脉瘀阻,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神无所主,肢无所用,“甚于迷惑”。解惑刺法通过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理脑部气血,达到阴阳平复,解除迷惑的目的。
2.2本法在体现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突出辨病,辨症候。根据不同病情所表现的不同证,采用开窍解惑、化瘀解惑、平衡解惑(振阳、柔筋)等法。
2.3选穴以项部及四肢关节附近的厥阴、少阴经俞穴为主,注重手法及刺激量。
2.4解惑刺法、博采众长,应用多刺灸方法。临症应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不必囿于一法一方。另外,对于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的病人,应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缓而图之。

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单永华

参考资料:解惑刺治疗中风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2
我给你出个方子试试。处方:白芍15克、天冬10克、元参30克、龟板10克、代赭石30克、龙骨粉20克、牡蛎粉20克、稀蘝草20克、牛膝30克、桂枝10克、双生20克、川断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三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08
你好!你妈妈这种情况应该是高血压脑出血。伴有中风后遗症。建议你药物治疗外,现在要进行康复理疗治疗 。时间要坚持长一些。直至康复为止。祝你妈妈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