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四士,吴中四杰,吴中四家,吴中四才子是怎么搞的,一样的人吗?都是些谁?

如题所述

不一样。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周文宾)。

没有“吴中四家”。

1、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在唐诗中,多以诗歌内容和风格划分流派,如边塞诗人、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等;而吴中四士,则是以地域相同来称谓同一时期的四位诗人的,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人。

古时这一带属吴郡,贺知章,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张旭,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张若虚,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包融,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四人因此被后人称为"吴中四士"。他们的诗歌都写得清新婉丽,自成风格。除包融外,都有名诗传世。

2、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明初,诗人高琦、杨基、张裕、徐本的合称。因为他们四个都来自吴忠(今江苏苏州),而且都以文学作品闻名。从元代到明朝,这四位诗人大多追忆往事,写诗抒发故乡的思念和人民的痛苦。

3、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周文宾)。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扩展资料:

吴中四杰之高启

1、人物简介

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汉族,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友“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2、文学成就

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用纪晓岚的话说 就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不过,高启的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高启有诗才,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

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

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高启诗中十之八九是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这类诗歌,有时也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险□,杯酒出肺肝,须臾起相疑。田蚡排窦婴,赵高诬李斯。倾挤不少假,权宠实灾基。”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进行了揭露。

又如他去官后的《太白三章》之三:“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实际上是讥讽明朝新贵的。但高启思想比较复杂,他也写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未能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高启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诗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犬随春馌女,鸡唤晓耕人”等句,均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

其次,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君不见,贾尚书。”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

《子夜四时歌》之二:“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话,亲切动人。这些诗的创作,与他乡居时多与下层人民接近有关。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

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一文很有光采,它塑造了一个敢同豪绅斗争的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有唐人传奇之风。

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振元末纤禾农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一代伟人毛主席干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中四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3

不一样,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周文宾);没有“吴中四家”的说法。

1、吴中四士

在初、盛唐之交,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2、吴中四杰

因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3、吴中四才子

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周文宾)。时下文史界在提及此四人时大都将他们视为整体,有的甚至将他们视为文学社团。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周文宾是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史书中未曾有明确关于周文宾的记载。但在多部关于江南四大才子的电视剧中。

扩展资料: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中四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中四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中四才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

吴中四家即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都是苏州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26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 <唐朝>
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明朝>(又称明四家)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明朝>
吴中四才子: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征明<明朝>

吴中四士: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以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吴门四家:
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其中高启文学成就最高。高才华横溢,善学古人,各体兼优。《四库提要》称:"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拟宋,凡古人所长,无不兼之。"诗风浑朴似汉魏,豪放如李白,平易似元白,多采多姿。尤擅长于七言歌行,这最能体现其豪宕凄厉之势。如《登金陵雨花台望长江》、《青丘子》等,都写得才气豪健,辞句秀逸,为明代第一位大诗人。杨基诗风纤巧,神致隽爽,咏物之作更为有名。张羽诗深思冶炼,朴实含华,自是诗人之诗。徐贲诗律法谨严,情喻幽深,于三家别为一格。有《四杰集》传世。

吴中四才子: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第4个回答  2021-08-24
补充楼上,是有“吴中四家”的,和“吴门四家”不一样。
吴中四家:文徵明、王宠、陈道复、祝允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