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

如题所述

野外科研基地位于武夷山成矿带的中部龙岩煤田,科研基地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境内,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基地交通方便,有公路和铁路网线。

展示馆位于风景优美的莲花山森林公园南侧、福建121地质大队大院内,布展面积约600m2;展厅地面铺设仿古地砖,古朴深沉,墙面以黄色基调为主,突出地质勘探主题;展馆设计理念先进,智能化水平较高,功能配套齐全,运用了高科技手段,集声、光、电之大成,以中央控制系统控制互动,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有机结合;展馆设有7个分馆:综合馆、地质馆、勘探与开发馆、地质科研成果馆、化石岩矿陈列馆、“四下”找煤典型矿区馆、找煤理论与勘查关键技术馆。此外,展示馆内还另设有队史厅。

基地建设可概括为“1个室内展示馆、1个标准岩心库、4个野外勘查技术示范场地(包括教育示范地质剖面)、1个科研基地网络平台”。科研基地内有大楼5座,包括办公大楼、地质勘查院、钻探公司、物探公司、测试公司,具有科普宣传、会议、研究生实习等功能,基地内实际建筑面积约100000m2。展示馆布展内容丰富,展示馆融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科普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是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地质公众参与的理想科技场所。龙岩煤田科研基地内保持最完整的是古生物标本,主要保存在基地展示馆内。其次,岩心标本也很齐全,各勘查区钻孔岩心、地层岩石标本,主要保存在岩心库中。福建省121地质大队标本展示厅共收藏古生物化石1374件,主要采自省内二叠纪地层中,以童子岩煤系地层中的标本占大多数。其中头足类94件,类151件,腕足类514件,双壳类191件,其他动物化石52件,古植物化石372件。

(一)展示馆

(1)综合馆:布展内容有沙盘、遥感图片、领导关怀、龙岩概况、重要事件、人才培养。

(2)地质馆:布展内容有野外照片、工作照片、岩心照片、配文字说明。包括:龙岩地质概况、福建省煤田地质图、龙岩煤田地质图、龙岩煤田构造纲要图、闽西南地层简表、典型剖面图、遥感图、矿区分布图等。

(3)勘探开发馆:主要有福建省龙永煤田勘探和开发史、福建省龙永煤田钻探进尺统计表、福建省龙永煤田历年提交的地质报告一览表、福建省龙岩煤田历年重要产量表、龙岩市重要煤炭基地、立柱部分用化石标本集成展示。

(4)科研馆:主要有地层认识过程示意图、地质找煤理论研究过程,构造(从地质力学到三下找煤)剖面示意图1张、沉积环境认识过程示意图1张、翠屏山3线剖面示意1张、发表的有关书籍及相关的小设备(实物展示)。

(5)典型矿区馆:主要有红层下(仁盘)找煤示范、火山岩下(吕凤)找煤示范、推覆体下(王庄)找煤示范、滑覆体下(东门地)找煤示范,以及在仁盘矿区、吕凤矿区、东门地矿区等矿区精选的岩心照片资料。

(6)关键技术馆:主要有煤田地质理论演变、矿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地质填图技术、地面物探V8技术、测井技术、钻探技术、化验测验技术、数字化3D技术、福建深部找煤理论及关键技术组合。

(二)专业技术设备

具有野外科研、室内研究的基本科学仪器和设备:地质、测量、电法、钻探、测井、测试各类设备齐全,并有专人管理和维护。钻探设备:国内深孔岩心钻探设备,孔深1500~2000m的地质岩心钻机较多采用XY-6立轴式钻机,2000m以上钻孔采用XY-8型立轴式钻机或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福建省121地质大队主要采用张家口探矿机械总厂生产的XY-6B型钻机。物探设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TEM),轻便坚固的采集系统、GPS同步系统和无线网络技术,大功率TXU30发射机配套国产柴油发电机组,大功率,大电流长时间供电,接收信号强,探测深度达1500m以上。

(三)路线及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1:省煤田地质博物馆(福州福建省煤田地质局内)—基地展示馆(龙岩省121队内)—翠屏山煤矿—推覆体剖面(东肖森林公园)—东门地勘查区。

路线设计2:基地展示馆(龙岩省121队内)—翠屏山煤矿(滑覆体下)—九峰岐野外剖面(推覆体下)—仁盘勘查区(红层下)—吕凤勘查区(火山岩下)。

(四)矿区野外观测点选择与分布

本观测基地拟以“四下”找煤为重点,对龙岩煤田典型矿区进行野外补充地质工作,观测点分布在11个矿区,选择了5条典型剖面(翠屏山1条、吕凤2条、仁盘1条、长塔龙潭1条),组织地质人员进行野外观测。

1.翠屏山矿区

补充编录地点位于十八茶坑公路,编录公路长度为991.43m。从西至东编录的地层为文笔山组(P2w)33.60m,童子岩组第一段(P2t1)645.20m,童子岩组第二段(P2t2)为304.33m,童子岩组第三段(P2t3)8.30m。童子岩组第一段(P2t1)为含可采煤层、以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地层;童子岩组第二段(P2t2)为一套以泥岩为主的海相地层,它们为整合接触,本段地层滑覆构造特别发育。在15号桩位有火成岩出露,在27号桩位有断层出露,同时看到许多小褶皱。本段剖面对完善矿区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经对比,2号桩、9号桩、21号桩和26号桩附近的泥质砂岩为同一套地层,结合地形地质图,可以判断本段地层有两个向斜和背斜。

2.吕凤矿区

补充编录了2条剖面,分别为11线西侧第1号公路和煤矿矸石山15线东侧第2号公路。其中1号公路编录636.42m,2号公路长度1206.13m。

3.龙潭野外实录剖面

童子岩组指的是文笔山组之上、翠屏山组之下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以基本相连的长塔、龙潭等井田最为发育,现对3个井田剖面综合分层。

童子岩组发育完全,三分性清楚,第二段不含煤,第一、第三段均有较好的含煤性,其中第一段比第三段更好。含煤地层的沉积物主要是交替出现的细砂岩、根土岩、煤层、泥岩、粉砂岩。

(五)矿区典型实物标本汇总与保管展示

除少量典型地层标本、岩矿标本保存在展示馆内,展示馆基本按照地质结构布局的基本陈列,不仅展示能反映海西煤炭等地质勘查成果、历史,而且兼顾具有代表性的矿物、岩石、化石精品;且大量采用大量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氛围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绝大部分岩心仍按规范保存在岩心库里。

(六)展区介绍

龙岩煤田地质展示馆虚实结合,奇妙无比。就地取景,建筑设计采用了自然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手法,人工建筑与设计美景浑然一体,互为补充。整个展示馆区占地面积500m2

整个展览以煤为主线,展览采用文字、图表、标本、模型、雕塑、壁画结合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互动等手段,以电子沙盘、立体影像图和触摸屏为手段,整个展览馆分为7个展厅:综合厅、勘探开发厅、地质厅、科研厅、典型矿区厅、勘查技术厅、实物厅。真实再现了龙岩地质发生、煤田勘探、技术示范过程,展示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地质遗迹、矿石化石标本,将大家带进记忆远古时期的潮涨潮落,见证地质历史的沧海桑田里,去体会五彩缤纷的壮观场面。

龙岩煤田勘探技术展示馆主要有几部分内容,一是龙岩煤矿勘探史、开采史、科研发现史;二是勘探技术、成果展示;三是化石、矿物标本陈列;四是野外地质观测现象。

宽泛的展示内容,演绎了龙岩煤田地质勘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浓缩了龙岩的地理、生态和人文,再现了龙岩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和丰硕成果,它既是勘探技术示范的平台,也是科普教育的课堂。

独具匠心的展馆构造,成就了5大看点:一是主题鲜明的序厅,二是绚丽多彩的图文灯箱,三是穿越时空的时光隧道,四是多媒体互动触摸台,五是声情并茂的影像系统,六是野外地质观测剖面。

看点之一:主题鲜明的序厅,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黄色幕墙,镶嵌着醒目的“国土资源部龙岩煤田勘探技术示范展示馆”一行文字,顶棚是一座约6m2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为中心的地球东半球模型,下方是一盘约5m2、1:25000的龙岩矿区电子互动沙盘。

看点之二:绚丽多彩的图文灯箱,它们再现了地质工作者艰难曲折的勘探历程和辉煌成就,其中一张简单的“闽西南地层沿革简表”,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历尽了千辛万苦,几经反复,才确立了被地质界誉为“铁柱子”的闽西南地层层序,它为龙岩煤田地质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四下”找煤典型矿区馆和找煤理论与勘查关键技术馆,重点介绍了“四下”找煤理论的产生、完善过程,在4个典型矿区证实理论的正确性、有效性,应用V8物探仪、绳钻等关键技术,开展深部勘探,新增煤炭资源量数亿吨,煤田地质勘探有了重大突破,使面临资源枯竭的老矿区获得新生。

看点之三:穿越时空的时光隧道,进入时光隧道,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解说,把人们的思绪引入到遥远的时空,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隧道两侧陈列的古生物化石,是地质人员数十年来收集的上千件古生物化石中的一部分,这些化石不仅是地质人员认识和判别地层的标志,也是科普教育的生动教材。

看点之四:多媒体互动触摸台,观众通过多媒体互动查询系统,即可查询有关内容,扩展展厅信息量,系统与电子沙盘联动,方便查询闽西煤矿区分布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

看点之五:声情并茂的影像系统,该系统播放的福建煤田地质局拍摄的影视片,生动地介绍了福建地质演变和成矿过程,声情并茂,是一部视觉效果极佳的科普教育影片。该系统预留输出接口,为今后增加影视资料提供方便。

看点之六:野外地质观测剖面,数十年来,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建造和维护了众多的野外地质观测剖面,它们不仅为地质勘探提供基础资料,也是技术培训的理想课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