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如题所述

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1)物理变化:

①干缩和干裂:食品在干燥时,因水分被除去而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②表面硬化: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含高浓度糖和可溶性物质的食品干燥时易出现表面硬化

③质构变化:干燥时水分被除去,由于热及盐分的浓缩作用,很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不能完全吸收水分,淀粉及多数胶体也发生变化而使其亲水性下降;

④多孔性形成:干缩之后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多孔性结构;

2)化学变化:

①营养成分的变化:蛋白质脱水变性、脂质氧化、维生素丧失;

②食品颜色的变化:新鲜食品色泽一般都比较鲜艳,干燥会改变其理化性质,使食品反射、散射、吸收和传递可见光的能力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食品的色泽;

③食品风味的变化:食品失去挥发性风味成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干燥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前者是借助阳光或流动空气将食品晒干或晾干,例如稻禾、油料、坚果、水果等在收获以后进行晾晒;后者又称脱水,是应用机械化生产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干燥过程,例如蔬菜、水果的脱水,麦乳精、果汁的真空干燥。至于食品的焙烤、油炸,除水分蒸发以外,还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都不属于食品干燥范围。

原理  新鲜食品的腐败变质是酶和微生物引起的许多化学变化造成的。酶是食品本身的组成部分,需要适当的水分,才能发挥其作用,如将食品的水分降到1%以下,酶的活性就会消失。干燥虽不能杀死微生物,但在食品干燥的同时,微生物也失去水分,其后处于休眠状态,逐渐死去(见食品微生物)。食品经过干燥,由于酶和微生物都失去活性,因而能长期保藏。如果干燥后的食品一旦受潮,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部分恢复,残存的微生物也能再次繁殖起来,食品仍会腐烂变质。

  新鲜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3类:①可用简单方法或热力作用除去的毛细管水或表面张力作用下所附着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②和蛋白质等胶体结合、一般不易蒸发的水,称物理结合水;③按定量和其他物质牢固结合,不能用简单方法分离的水,叫化学结合水。这3种水中,只有游离水才能被酶和微生物所利用。游离水的多少以水分活度Aw表示:

食品干藏
食品干藏
式中P为食品的蒸汽压,P0为纯水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任何食品都含有水溶性物质,会降低食品的蒸汽压,因此P总是低于P0,即Aw总是小于1。例如水分含量高的鱼、肉、水果、蔬菜,其Aw为0.98~0.99;水分低的大米、大豆,Aw为0.60~0.64。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对Aw的要求不同:细菌为0.91~0.99,酵母菌为0.88~0.91,霉菌为0.80~0.88。Aw在0.75以下,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不能生长。所以将食品干燥到Aw小于0.75,即可长期保藏,但嗜高盐细菌、嗜高渗酵母、嗜旱性霉菌例外。

  食品的干燥速度决定于物料的性状,如化学组成、形态、表面面积、堆层厚度等和干燥条件中的干燥机的类型、干燥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大气压等。不同干燥过程所需时间相差很大,如自然晾晒的葡萄干、哈密瓜干一般需数星期,而用喷雾干燥法制造乳粉、蛋粉,只要几秒钟。干燥过程的时间无论长短,其水分变化可用图1 中的3条典型曲线来说明。这3条曲线是同一干燥过程中同时发生的3种现象。曲线1代表干燥曲线,即食品中绝对水
第2个回答  2020-10-17
1)物理变化:
①干缩和干裂:食品在干燥时,因水分被除去而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②表面硬化: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含高浓度糖和可溶性物质的食品干燥时易出现表面硬化
③质构变化:干燥时水分被除去,由于热及盐分的浓缩作用,很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不能完全吸收水分,淀粉及多数胶体也发生变化而使其亲水性下降;
④多孔性形成:干缩之后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多孔性结构;
2)化学变化:
①营养成分的变化:蛋白质脱水变性、脂质氧化、维生素丧失;
②食品颜色的变化:新鲜食品色泽一般都比较鲜艳,干燥会改变其理化性质,使食品反射、散射、吸收和传递可见光的能力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食品的色泽;
③食品风味的变化:食品失去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