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的图腾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6-21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苗族诸多灿烂的文化中,图腾文化是整个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世代生活在丹寨这片土地上的苗族同胞以鸟为图腾崇拜,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如今,我们虽然没有见到苗族古老而隆重的鸟图腾崇拜程式,但从流行在苗族民间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可窥视到苗族鸟图腾文化遗风。笔者对苗族文化特别是苗族图腾文化颇感兴趣,长期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了大量资料,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多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现就丹寨苗族鸟图腾文化谈点粗略见解,敬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图腾,是原始信仰之一,在英文拼音中写作“totem”,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原意是指“他们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图腾,“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例如,狼的图形便是狼氏族的图腾。”①佛莱则在他的第一册书里写道,“图腾”,“是一群原始民族所迷信而崇拜的物体,他们相信在自己与它们之间中的任何一个均维持有亲密且特殊的关系。……个人和图腾之间的关连是一种自然利益的结合;图腾保护人们,而人们则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崇敬,如果它是一种动物,那么即禁止杀害它;如果它是一种植物,那么即禁止砍伐或收集它。……图腾从不会是孤立的个体,它常是一整群的物体,通常是指某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②也就是说,一个图腾就是一类物象,初民以迷信态度尊敬之,而相信自己和同群的各个份子与此类物象有密切和特殊的关系。远古时候的人认为跟本氏族(部落)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是本氏族(部落)的一种标志或符号,它象征的是本氏族(部落)的一种思想共识、一种古老信仰、一种精神力量。因此,图腾是原始民族的标志,也是神化了的祖先。
神化了的祖先作为图腾崇拜对象,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原始民族之中。图腾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各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发展初期都普遍存在。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归纳起来主要有龙图腾、鸟图腾和花图腾三种。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历史上亦有龙、蛇、鸟、鱼、蝴蝶等图腾崇拜。聚居在今天丹寨这块土地上的自称为“嘎闹”的苗族同胞历史上曾以鸟为图腾,是鸟图腾部落的后裔。如今散见于苗族民间的锦鸡文化、百鸟衣文化、蜡染文化、鸟笼文化、织锦(布)文化、芦笙文化、背带文化等就是鸟图腾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苗族历史上以鸟为图腾崇拜的文化例证。
从民族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丹寨苗族鸟图腾崇拜历史悠久。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民族语言则是民族文化的形式,它随着民族产生而产生的,丹寨苗语亦是随着“嘎闹”氏族的产生而产生的。丹寨苗族自称“嘎闹”[qa33n�0�513]一词,属黔东苗语方言。在黔东苗语方言词汇中,“嘎”[qa33]是“本”、“源”、“根”、“根源”的意思,“闹”[n�0�513]既有鸟雀含义,也有年青女子的含义。按苗语语法翻译,“嘎闹”直译应是鸟雀的根源,意译则是来源于鸟图腾部落的氏族。在丹寨苗语方言词汇中,“嘎闹”[qa33n�0�513]一词中“[n�0�513]”的读音除了与“鸟”的读音相同外,还有与“蛇”、“鱼”的泛称读音相同。说明“嘎闹”[qa33n�0�513]一词作为族称来源于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以鸟、蛇、鱼为图腾,并以鸟、蛇、鱼的泛称作为氏族的族称。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大特征。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智力不发达,对周围事物不甚理解,常把一些与自己居处、饮食和其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视为与自己有某种姻缘关系,甚至有血缘和同类关系,因而予以崇拜,并把这些事物的形象作为本氏族的徽号,以这些事物的名称定为本氏族的族称。从汉文献记载和苗族古风古俗反映,苗族曾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阶段,自称“嘎闹”的丹寨苗族同样经历这一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苗族居住在黄河、长江中下游这一带,而这一带自古以来是水乡之地,盛产鱼类,也是鸟、蛇出没栖息之所,鸟、蛇、鱼三者的生态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古代苗族以鸟、蛇、鱼为图腾,以鸟、蛇、鱼的泛称“n�0�513”为本氏族的族称,是很可能的。然而,丹寨“境内苗族与远古时代居住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九黎’、‘三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因此,自称“嘎闹”的丹寨苗族,在历史上曾以鸟为图腾崇拜对象,以语言为传承方式来传承铭记鸟图腾部落标志。这就是苗族鸟图腾部落文化传承的一种历史印记。换句话说,古老的“嘎闹”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鸟图腾部落,如今的“嘎闹”就是鸟图腾部落的后裔。时序越过了五六千年,丹寨苗族自称“嘎闹”的这种称谓音韵犹存,历史发展至今亘古未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