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曾剃头?什么曾剃头啊?

最近看到电视里介绍曾国藩的电视剧,不清楚曾剃头是什么类个东东!

  曾国藩“曾剃头”的外号不是因为他杀太平军而获得的外号,而是因为他在长沙开审案局,杀了太多的所谓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号。杀错的人有没有呢?有。当时长沙的知府叫苍景恬,他写了一份回忆录,里面就记载曾国藩的审案局,就因一个案子,就错杀了至少4个人。那是一个冤案,但是曾国藩把好人杀了,把坏人放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1826年(道光六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七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7
曾国藩对内如虎。因为农民起义威胁了其主子的宝座,所以就不论清红皂白,大杀特杀,杀人如麻、动辄屠城,杀出了一个“曾剃头”的外号,百姓何罪,一个所谓的“大儒”,能获得这种“雅号”,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受到儒学熏陶到骨子里的人,怎么能这么凶残,难到这是儒家理论的新发展么?对不起了,孔、孟二圣!
曾国藩的这种对内“英雄虎胆”,到了对外却变成“英雄鼠胆”。对内凶残,对外献媚,成为晚清令人作呕的一道国策,连“中兴第一臣”对外都这样,何况第二臣、第三臣、第N臣,这难道值得我们今人赞扬、模仿吗?当高龄的左宗棠率着军队,抬着棺材去收复新疆时,不知地下的曾国藩有知,该作何感想?在外侮面前的截然不同的表现,左宗棠成为了真英雄;而曾国藩对满清政府是英雄,对国家、民族来说则是狗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21
杀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