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同意由外国人代管中国海关呢?

如题所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出现了许多我们现在很难想象的怪事——比如,外国人长期把持中国海关。清朝4任总税务司,全部是清一色的英国人。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一职长达近半个世纪。

很多人不知道,外国人长期把持中国海关,并非武力强迫的结果,而是清朝政府心甘情愿。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1853年说起。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起义军占领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城,一度克服了太仓。清朝江海关(上海海关)的官员见势不妙,逃到了租界。江海关就停止了运转。

可是,由于外国商船还在港口等待着,英国、法国、美国3国领事商量了一下,由3国各派1人,组成税务司,代替清朝政府管理江海关。

两年后,小刀会起义被清军和法国军队联手平定。上海的局势稳定了,江海关的官员又回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国、法国、美国各派1人组成的税务司,将两年内收到的70多万两银子税款,一分不少地移交给上海道吴健彰。



在这之前,江海关官员上交税款主要看心情。心情好,就多交一点;心情不好,就少交一点,或者干脆不交。没想到,外国人竟然老老实实地将所有税款上交!

曾国藩听说这件事后,大为感叹:"咸丰三年刘丽川攻上海,至五年元旦克复,洋人代收海关之税,犹交还七十余万与监督吴道。国藩尝叹彼虽商贾之国,颇有君子之行。"

清朝官员一想,不如干脆将海关交给外国人代管。于是,1858年,清朝政府与英国、法国、美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写明:"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推行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只及分设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



从此,外国人开始把持中国海关。

外国人代管中国海关后,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海关税收节节升高。1861年,海关收入还只有552万两银子,到1910年,就增加到3534万两银子,增长了5倍多。因此,外国人代管的海关,成为了清朝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相当于一个钱袋子了。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运动,缺少经费时,就要靠海关税收来帮忙。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筹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需要启动经费共计54.3万两银子,全部由江海关解决。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运行经费,仍然来自于江海关。数据显示,从1867年到1904年,37年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从江海关共计获得了2528万两银子。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启动经费为47万两银子,全部由闽海关拨付。此后,闽海关每个月拨付5万两银子,作为福州船政局的日常运行经费。

到后来,清朝政府甚至不愿意让中国人来管理海关了。

有一次,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与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文祥谈到了海关改革事宜。威妥玛表示,如果按照外国制度来推行中国海关的改革,那么不一定非要英国人来管理,中国尽可以雇用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



文祥马上回答:"用中国人不行,因为显然他们都不按照实征数目呈报。"文祥告诉威妥玛,以前管理江海关的薛焕,近三年来没有报过一次账。

【参考资料:《江海关署变迁录》《曾国藩传》《赫德爵士传—大清海关洋总管》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因为能够减轻清朝的负担,而且外国人的信誉比较高,能够按时上交税收。
第2个回答  2021-01-06
那是因为清朝官员管理的海关,在税收上很随便,由外国人代管的中国海关,在税收上,竟然比清朝官员管理的海关税收还要高。
第3个回答  2021-01-04
因为清朝屡次和洋人的交战失败,被别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而且也没有意识到海关通商的重要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