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能详细点吗? 谢谢!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豆蔻——13岁(形容女孩子),

弱冠——20岁(形容男子),

古稀——70岁。

解析如下:

1、而立、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2、豆蔻,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弱冠,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古稀,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拓展资料: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了。

引证解释:

亦作“古希”。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参考资料:

古稀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4

而立之年代表30岁的男性,不惑之年代表40岁的男性,豆蔻年华代表13岁的女性,弱冠代表20岁的男性,古稀代表70岁的老人。

其中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代名词,不满周岁是襁褓; 2~3岁是孩提; 女孩7岁——髫年; 12岁(女)是金钗之年; 13岁(女)是豆蔻年华, 15岁(女)是及笄之年;16岁(女)是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是桃李年华; 24岁(女)是花信年华;至出嫁是梅之年; 至30岁(女)是半老徐娘; 20岁(男)是弱冠; 30岁(男)是而立之年; 40岁(男)是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是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是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是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是杖朝之年; 80~90岁是耄耋之年; 100岁是期颐。

扩展资料:

而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er li,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通俗来讲就是30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而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8

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古稀:70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人在30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40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五十知命——看清事物的真相,自然的繁衍事实;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并非是一种对自己生命妥协的负面心态,而是对追寻学问、获得人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大道 。

六十花甲——60在阴历来算,已经天干地支一个轮回了。

六十耳顺——是指:清楚看明白各人观点不同、欲望不同、处境不同、心态、情绪等的不同,言语表态等等都能够释然,容纳了,但不等于接受了。

七十古稀——已经很稀有了,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而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14

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豆蔻指十三岁(女子),弱冠指二十岁(男子),古稀指七十岁。

1、而立、不惑

这两个词出自于《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

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豆蔻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后来便用“豆蔻”形容十三岁的少女。

3、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4、古稀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的意思是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术及医疗条件不够发达,一般老人活到七十岁是比较稀少的,所以叫做“古稀”。

扩展资料:

其他用于表示年龄的称谓还有: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总角:指幼年儿童;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知天命、半百:指五十岁;

花甲、耳顺:指六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百度百科-豆蔻

百度百科-弱冠

百度百科-古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25

1、而立指的是三十岁。子曰“三十而立”。

2、不惑指的是四十岁。子曰“四十不惑”。

3、豆蔻指的是女子大约十三四岁。杜牧诗《赠别》中”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5、古稀指的是人七十岁。杜甫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