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如题所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恐是这位空有满腔热血,却终究难以报国的辛弃疾的最佳自述词。

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文能提笔安天下

辛疾的才华毋庸置疑,作为我国著名的豪放派词作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豪放的词,想要一生金戈铁马的辛弃疾却也写出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样温柔淡然的词。辛弃疾虽是书生,但从来不把自己摆在书生的位置上,他是一个爱国的将军,无论在哪里都怀揣着一颗英雄的心,于是有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满腔热血尽数融于诗词中。

武能上马定乾坤

想当年,辛弃疾确实如抗金战场上的霸气十足的孙权和“定乱代兴之君”的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40年,辛弃疾生于山东济南,当时山东为沦陷区,受尽金兵的奴役与盘剥,辛弃疾在感受亡国之痛中长大,从小树立雪耻报国之志。

1161年,济南人耿京率众起义,举起抗金大旗,22岁的辛弃疾随即响应,也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队伍,加入了耿京的武装。

辛弃疾豪爽侠义,浑身是胆,刀剑之术和马上功夫皆十分了得。当时,他推荐僧人义端加入耿京的队伍,义端却偷了耿京的帅印投奔金国,辛弃疾闻讯飞身上马,沿途急追,不过短短3天时间,辛弃疾就提着义端的人头而归,面不改色心不跳。

1162年,辛弃疾率部归宋,受到宋高宗赵构接见,一切谈妥,封辛弃疾为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然而,当辛弃疾拿着节度使印信去召耿京归朝时,却在路上听说耿京被义军部将张安国、邵进暗杀身亡,张安国、邵进投靠了金国,辛弃疾二话没说,率部直趋金营,开展“锄奸行动”。

据史料记载,辛弃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仅率50个骑兵,到集结五万之众的金营锄奸,其人数之悬殊、情势之危急、场面之惊险,真是让人想都不敢想。当时,张安国等正与金将喝酒庆贺,辛弃疾从金将的酒桌上将他生擒,然后打马而归,全身而退,其机智、勇敢和高强的武艺让人万分佩服,真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辛弃疾将叛徒张安国抓到建康(今南京),在市曹中公开处决,一时人心大快。这一年,辛弃疾才23岁,真是英气逼人,气吞万里如虎,怪不得宋高宗见到辛弃疾后也禁不住连连赞叹!

后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曾赞曰:“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是的,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倘若他逢得一代民主,又怎会空有才华难施展,腹有热血苦难平。这是他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我个人认为只有诸葛亮了,因为在正史里,我看了很多诸葛亮的事迹,真的很厉害。
第2个回答  2020-11-29
李白,李白自幼学习剑法去边塞打仗,能文能武,称得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第3个回答  2020-11-28
李世民,是他率军打下了大唐江山,也是他在称帝后开启了大唐盛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