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题所述

齐威王(前378~前320)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将国家治理的很强盛,列战国“七雄”之首。
齐威王(3张)
 
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
齐威王以邹忌为相国,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
齐国是天下大变化的枢纽,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三十余年,做了三件大事,而其所作的每件事都改变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带出了韩秦变法;第二件,与魏国霸权对抗,打了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两场大胜仗,使魏国霸权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国独霸变为齐秦魏三强鼎立;第三件,建立稷下学宫,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天下文明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在三十年里,齐国能够从中等战国一跃成为首强,自然是齐威王扭转乾坤。秦孝公英年早逝在方今天下君主中,齐威王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雄主[1]。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
齐威王
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大夫,勤理政务,荒地得垦,人民富饶,不但人正直、不善结纳近臣,故时有毁言谤语;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相反,田地荒芜,仓库空虚,防务松弛,但对阿大夫却日有美言。齐威王派人查得真情,立即召回二位大夫,当众给即墨大夫加封万户土地的封赏;对阿大夫则处以烹刑。由是,齐国上下震动,人人不敢隐过是非。
威王还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由于广开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
齐威王决心王霸天下,他铸鼎声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克诚。其唯因齐,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扬厥德。”在这里,他表示要以黄帝和齐桓公以及晋文公的功业来发扬乃父桓公(田午)的令名令德。
他精选郡守,加强边防。使南子守南城拒楚,田肹高唐拒赵,黔夫守徐州拒燕。用种首为司寇以安境内;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他把这些人才看作比夜光珠还要珍贵的国家至宝。
公元前353年和前341年,齐国出兵救赵救韩,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战役和马陵战役。两次打败了强大的魏国,开始称雄于诸侯。到齐威王晚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齐威王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
但他虚心纳谏,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
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坏的。齐威王又亲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访、向老百姓调查了解,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民贫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那么,为什么左右瞒报实情,颠倒黑白,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原来,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一心为人民办事,不善结纳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们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于用贿赂手段买动人情,巴结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们都说阿城大夫是好官。
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以后,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隐瞒实情的大臣“皆并烹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资治通鉴》)
齐威王治吏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启示。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齐威王

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难以正人。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齐威王即位之初,正是因为他贪图享乐,沉湎于酒色,左右大臣和地方官吏才敢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以致百官荒废,国人不治。还是这个齐威王,当他幡然醒悟,励精图治,“一鸣惊人”的时候,欺骗造假没有市场了,所以人们也就“莫敢饰非,务尽其情”了。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比如,哪一个执政者喜欢受人吹捧,其来自下面的多是阿谀奉承;哪一个执政者喜欢好大喜功,其下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一个执政者不讲实事求是,下面必然会刮造假浮夸之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上面刮什么风,下面就会下什么雨。官德影响着政风,政风影响着民风。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国家政风民风的好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官德建设,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清正廉洁、任劳任怨、干事创业的干部。让每一位干部都成为下属垂范的表率,群众学习的榜样。
2、偏信则暗,兼听则明。齐威王真是一位知错就改、求真务实的实干家。从他治吏这件事,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当时他只是听了左右大臣的汇报就下结论的话,其结果会截然相反,被烹的肯定不是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此,后果就不堪设想,他的治吏改革不但达不到扶正压邪、扬善除恶的目的,反而会助纣为虐,官场不正之风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会愈演愈烈,改革就会失败。官,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决策和指挥者,如果一旦出现决策指挥错误,受害的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古人都明白:“国之所以乱者,废事情而任非誉也。”(《管子·明法解》)何况今人呢,今天的领导干部更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不偏信,多兼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决策,指挥才会尽量避免失误。
编辑本段现代启发  齐威王,名田因齐,公元前356年,父田齐桓公去世后即位,至公元前319年,在位37年。
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薄冰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几段古老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上荒下嬉,内乱外患,国将不国的破败图。
可是后来齐国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威王十五年,魏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率兵直趋大梁,围魏救韩。次年在马陵大败魏军,史称:“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大军。魏王大恐,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战国策·齐策五》)。齐威王打垮魏国后,又对其他侵齐者个个击破。如二十五年和三十年两次联魏伐赵,杀赵将韩举。二十五年,乘燕文公之丧,夺取燕国十城。其他国家如宋、鲁、卫等也都一战即溃,纷纷“还齐侵地”(《史记·滑稽列传》)。
马陵战后,魏王彻底屈服了。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为了讨好齐国,在徐州尊齐侯为王,齐国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是为“徐州相王”。此为齐国君主称王的开始。之后,秦、韩、赵、燕等才相继称王。
魏国屈服后,韩、赵、燕、宋、鲁、卫等国也都对齐畏敬顺从。史称;马陵战后,“韩破魏弱”,两国的国君都“北面而朝田齐”(《战国策·齐策一》)。韩君称王的次年,又和魏惠王一起,会齐威王于平阿,求其认可。另外,赵君也到齐邑平陵朝会齐君。威王三十六年,约会燕、赵、楚的相国相会,各国也都前往。齐国代替了魏国的地位,称雄关东。
这时,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强大,曾多次打败韩魏,把势力伸向东方,成为齐国的强大敌手。一次,秦国借道韩魏,进攻齐国,齐军大败秦军,使秦王称臣谢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齐国雄霸的地位和声望。史称:“威王始以齐强天下”(《史记·六国年表》)。又称,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那么,为什么在齐威王统治的后期,齐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迅速地由弱变强、称雄天下呢?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据史载: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而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他一面选用宗室中有智能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田盼子守高唐。一面又选用大批门第寒微的士人,委以重任。比如,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军事家孙膑,从魏国逃归时本是刑余之人,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史载:“忌进孙子(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后欲拔为将,却被孙膑本人婉言谢绝了:“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再如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因“博闻强记”,滑稽善辩、善于
齐威王比宝
谏诤,而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史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善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王……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史记·滑稽列传》)。又如平民出身的邹忌,毛遂自荐,鼓琴论政,得到威王重用,三月得相印,次年封侯。史载:“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见三月而受相印……居朞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一个人的评估,威王视其主流。他对人才白璧微瑕似的缺点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比如齐欲伐魏,魏国用“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贿赂淳于髡,从而使魏国兔于战争之苦。事后有人检举了此事,威王只是责问了几句(《战国策·魏策三》)。
(二)严刑重赏以法治国
齐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赏罚分明,严刑重赏,以法治国,前面讲到齐威王赏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威王这种不偏听偏信,探查真实情况,基于事实上的严刑重赏,致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充二十馀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三)广开言路奖励进谏  
能否纳谏,以及纳谏程度是衡定一个君主是否开明、以及开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此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佼佼者。比如威王即位之初,沉湎不治,内政不理,外敌并侵。淳于髡就以隐语“国中有大鸟”相谏,被威王所接受。
再如威王喜欢饮酒,往往置酒后宫,通宵达旦,淳于髡讽谏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皆然。”齐威王听后,连声说“善”。从此“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同上)。威王在纳谏方面,《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表现得更加突出。
总之,齐威王不愧为古代社会一位贤明的君主。田齐雄霸关东,以令诸侯,实赖威王之力。
次序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21 前386年,被周安王列为诸侯
2 齐侯剡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9
3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18
4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37 前334年,称王
5 齐宣王 田辟疆 前319年—前301年 19
6 齐湣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17 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
7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19
8 齐王建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44 前221年,秦灭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14
齐威王,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他尊重人才,重用人才。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
他严刑重赏,以法治国。齐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赏罚分明,严刑重赏,以法治国。
他广开言路,奖励进谏。能否纳谏,以及纳谏程度是衡定一个君主是否开明、以及开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此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佼佼者。比如威王即位之初,沉湎不治,内政不理,外敌并侵。淳于髡就以隐语“国中有大鸟”相谏,被威王所接受。
由于他的以上举措,使得齐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8
齐威王,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他尊重人才,重用人才。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
他严刑重赏,以法治国。齐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赏罚分明,严刑重赏,以法治国。
他广开言路,奖励进谏。能否纳谏,以及纳谏程度是衡定一个君主是否开明、以及开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此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佼佼者。比如威王即位之初,沉湎不治,内政不理,外敌并侵。淳于髡就以隐语“国中有大鸟”相谏,被威王所接受。
由于他的以上举措,使得齐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第3个回答  2012-12-05
齐威王是个很厉害的人 齐威王 即田因齐 战国齐国君主 他于公元前356年即位 也就是商鞅变法这一年 他在位36年是个有为之君 首先就是革新吏治 举贤才 杀奸臣 比如对即墨大夫的重用 同时下令全民皆谏 中学的时候我们学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国君就是他 纳谏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 其次 对田忌 孙膑等贤才的重用 对齐国政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战国的形式肯定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其他国家的强大 纷纷变法 所以 齐国的政治变革 促进了战国的变法格局 比如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还有秦国的商鞅变法自然就加大了力气

其次 就是对魏战争 我们知道 战国时期 魏文侯率先变法 魏国一跃为战国第一强国 魏斯重用李悝 还有子夏等人 魏国如日中天 此时担任魏王的是魏惠王 此人能力还是有的 就是好大喜功 而齐国在和魏国的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使得魏国的霸业一落千丈 让后起之秀秦国 还有齐国 包括魏国三国共强 代替了魏国一支独大的局面 公元前344年 齐威王撇开周天子 在魏国的尊崇下称王就是很好的证明 也可以说 齐威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秦国一统的步伐。

还有就是稷下之风的形成给予了支持 我们知道 包括淳于髡在内的贤才在齐都临淄讲学 一时贤才聚集 这对于中国战国乱世时期的学术发展无疑有巨大的意义 本身中国学术之风在哪个时候就是空间发展 政治的动荡使得人们 在不断的思考人生和出路 使得百家争鸣 对中国几千年的学术研究影响深远 毋庸置疑 所以 齐威王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
第4个回答  2013-11-09
齐威王(前378~前320)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将国家治理的很强盛,列战国“七雄”之首。

齐威王(3张)
 
  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
  齐威王以邹忌为相国,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
  齐国是天下大变化的枢纽,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三十余年,做了三件大事,而其所作的每件事都改变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带出了韩秦变法;第二件,与魏国霸权对抗,打了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两场大胜仗,使魏国霸权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国独霸变为齐秦魏三强鼎立;第三件,建立稷下学宫,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天下文明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在三十年里,齐国能够从中等战国一跃成为首强,自然是齐威王扭转乾坤。秦孝公英年早逝在方今天下君主中,齐威王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雄主[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