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铜鼓蛙饰铜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1

铜鼓,作为壮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其身上繁复的纹饰犹如一座富含历史信息的宝库,见证了壮族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其中,铜鼓沿面的蛙塑像是最具特色的装饰元素,它们以其民族特色和生动活泼的造型,象征着古代壮族人民的尊崇与神圣。铜鼓不仅是器物,更是他们心中的重器,类似于中原的鼎,承载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明代诗人汪广洋在《岭南杂咏》中提到的‘铜鼓齐敲唱海歌’,展现了壮族在节日中使用铜鼓的场景。蛙饰铜鼓上,大量蛙的形象被塑刻,这与壮族民间传说紧密相连。癞蛤蟆被视为雷神之子(一说女儿),因其能感知人间旱涝,雷王依其鸣叫调雨,使得蛙在壮族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受到敬畏。


《壮族文学史》记载,壮族地区的《蚂拐歌》中,青蛙和蚂拐被赋予神话色彩,象征着风雨的控制者。这与铜鼓上的蛙立雕相呼应,表明青蛙(包括蟾蜍)在壮族文化中的图腾地位。壮族先民最初的图腾多种多样,蛙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随着青蛙崇拜群体的壮大,它逐渐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象征,反映了古代壮族铜鼓上蛙图腾的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不管铜鼓派何用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骆越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 古代壮族,有相当高的冶铸水平,能铸造犀利的环首刀和剑矛等武器。特别善于制造铜鼓。据裴渊《广州记》和刘恂《岭表录异》说:壮族铜鼓有的“面阔丈余”,有的“厚(仅)二分以外”,“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花纹)”,制作极其精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