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后“分久必和”的结局,具体指哪一个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就是《三分归晋》
其内容: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被魏所灭。及后姜维诈降,其意劝钟会叛魏,意图复兴蜀汉,最终失败被杀,据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并未引起大乱,司马昭快速平定。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
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3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话是来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的卷首语
原话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大一统.从夏朝在黄河流域统一开始,接着是商,周.周朝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春秋战国时期.那就是所谓"分".但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民日益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强烈,必定会出现某些能够主持大局的政权出现,在春秋战国中,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了封建社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割据战争,使人民苦不堪言,而这时经过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的秦国就自然成为了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但是"合"了不久,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又促使人民不满,农民战争爆发,出现了好几股势力,例如刘邦,项羽,之前的陈胜吴广也算.后来由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而且也把诸侯割据的隐患也继承下一部分,比如封国制.汉朝后期,宦官专权,汉朝败落,又 出现了几股比较强的势力,例如曹操袁绍.然后便出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
历史上的分分合合都是有它的发展趋势的.根本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而且撇开这些东西不讲,没有哪个人愿意在那样黑暗的社会环境里生存,对人民来说,在安定时,他们就会愿意安静地,满意地做统治者的奴隶,到了乱世,连奴隶都做不稳了,他们也就要起来反抗了.
人都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话没错,你看曹操啊,什么刘邦啊,多有名啊,人家都是人民来的.尤其刘邦,他是农民出身,根本没文化,在史书上他父亲的名字也没有被好好地提到,说明家什的低微赞同3|评论(7
第2个回答  2012-12-18
就是《三分归晋》
其内容: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被魏所灭。及后姜维诈降,其意劝钟会叛魏,意图复兴蜀汉,最终失败被杀,据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并未引起大乱,司马昭快速平定。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
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第3个回答  2012-12-18
就是司马氏家族先收服蜀汉,后收服东吴,如果问哪一个?那就是收东吴,降孙皓
第4个回答  2012-12-21
三国我除了诸葛亮最敬佩的人就是姜维,当时的情况是诸葛亮死了,阿斗太没用,还有一个该死的太监教唆,蜀国能用将领寥寥无几,姜维最后也打赢不少次,但他一人之力远远不够,要不是他蜀国早被灭了,后来他炸降,但失败了,他是自杀的,不是被别人杀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