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出自哪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如题所述

说到退避三舍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我们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成语,这个成语它最早是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并且他的意思是愿意为了回避与对方的正面冲突,所以就主动退让90,然后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介绍了这个典故出自哪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这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首先,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晋献公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就把他的太子申生给杀死了,同时他又派人去捉拿生生的弟弟重耳,然后重耳知道之后就逃出了晋国,并且在外面流浪了好几十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他是一个非常赏识人才的人,他认为重耳以后会有很大的作为,所以就待他如上宾,将他招入麾下,有一天楚王就设宴招待重耳,他们两个人聊得非常的投机,忽然楚王就对重耳说,如果重耳重新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他会怎么报答他?重耳说,大王您不缺美女也不缺银钱,所以晋国哪有什么奇珍异品可以贡献给大王呢,然后楚王就说,虽然话是这样的,但是你总得有点什么表示吧,然后重耳就笑着回答说,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国君,能够主持朝政的话,我一定会与楚国交好,但如果有一天晋国和楚国之间必须发生战争的话,我一定会命令我的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这样了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才会与您交战。

其次,过了几年之后,重耳真的回到了晋国,并且当了国君,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然后等到了楚国和晋国他们两军交战的时候,晋文公还兑现了当时他许下的诺言,下令让军队后退90里。但是在这场战疫当中,晋国还大破楚国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最后以上内容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1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晋献公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他的弟弟重耳,重耳 逃出晋国,经历千辛万苦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 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礼相宜,两个人达成友好一致,4年后重耳 真的成了晋文公,两人在战场上相遇楚国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让军队后退90里,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的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2个回答  2022-05-11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先秦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晋文公命令晋军后撤九十里,以此来报答楚成王对自己的恩德。
第3个回答  2022-05-11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讲的是楚王在成为皇帝之前礼遇重耳,重耳为了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