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是何义

多宝塔碑是何义,内容说什么?

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唐代书法代表作品。据考此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是颜书碑刻中较小之字,为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此碑字体整密匀稳、法度严谨,笔法方折丰劲,秀丽多姿。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云:[此帖结法尤整蜜,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

选段翻译:

于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

念彼后学。心滞迷封。昏衢未晓。中道难逢。
长惊夜杌。还惧真龙。不有禅伯。谁名大宗。

彤彤法宇。繄我四依。事该理畅。玉粹金辉。
慧镜无垢。慈灯照微。空王可托。本颠同归。

译文:
那些贤明之士啊,正勤勉的修行,缅怀佛家的宝塔,想要弘扬善因。圆阶(不知为何物,是圆形的台阶或者是佛教语?)已经成就,层层覆盖最早的一层。于是昭示皇帝的梦,福降于天人。
想到那些后进的人,心灵阻滞迷乱,身陷歧途而不自知,得不到真正的哲理,日夜惊惧不安,惧怕真理。如果没有得道高僧,谁来阐明天地间的大道理?
那辉煌的寺院,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万事完备,条理顺畅,金玉发散着精粹的光辉。智慧如镜,不染尘埃,佛法如灯,观照细微,我们可以将自己托付给佛,一同皈依西方极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8
多宝塔感应碑
唐 颜真卿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碑中“凿井见泥”之“凿”字笔划完好,宋拓。白纸挖镶剪裱册。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在现存作品中年代较早。结定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与其后期书法面貌很有不同。
第2个回答  2008-04-08
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唐 颜真卿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碑中“凿井见泥”之“凿”字笔划完好,宋拓。白纸挖镶剪裱册。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在现存作品中年代较早。结定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与其后期书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但是,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9283.html?wtp=tt

第3个回答  2008-04-10
《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唐代书法代表作品。据考此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是颜书碑刻中较小之字,为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此碑字体整密匀稳、法度严谨,笔法方折丰劲,秀丽多姿。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云:[此帖结法尤整蜜,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

《多宝塔碑》所见之最早本为宋拓,宋拓之最佳本为康熙年间宫内藏本,其次为宋权、宋草、张玮递藏本计划临川李氏十宝本。有正书局、中华书局等有影印本。
相似回答